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47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84篇
体育   192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7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两宋妇女离婚、再嫁较为普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无论从妇女离婚、再嫁的现象还是从再嫁的原因看 ,我们都可以找出一些未从妇女本身考虑的因素。所以 ,我们不能把两宋妇女离婚再嫁较为普遍作为宋朝妇女地位较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唐宋时期关于道教理论的探讨以及发展,对苏轼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发生影响,而通过苏轼对于陶诗的选择又使得整个宋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43.
《埤雅》是宋代名的训诂学作,它详尽地探索了声训方法中最高深莫测的“声旁训义”的释义方法,建立了科学的“有声即有义”的声训体系。为宋代人的小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4.
龙婕 《华章》2007,(11):228
本文通过宋代宫廷"队舞"与民间"舞队"的比较研究,使得我们清晰的看到宋代舞蹈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让我们从中明白宋代舞蹈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间舞蹈上,开始呈现出世俗化、大众化的特征,也成为我国古代舞蹈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45.
唐朝柳宗元和宋代范仲淹撰著《捕蛇者说》和《岳阳楼记》,一位目光集中,一位眼界宽阔;一位情意凝重,一位思神纵横;一位援笔说蛇,一位铺纸绘景;一位意在进谏皇上减轻赋税,一位倾心规劝挚友克己奉公。二者内容有如此诸多不同。但是在社会影响上同为脍炙人口。最近,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了它们结构形式的异曲同工:两篇散文都是五个自然段,都分三层;第一段为第一层,第二段至第四段为第二层,第五段为第三层;各层内部对比写法,层次之间节节蓄势;最后抒议主旨,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46.
《夷坚志》不仅是一部内容广泛,神奇怪异的志怪小说集,而且是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从《夷坚志》所展现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宋代经商风气盛行,不同社会阶层纷纷参与其中,商业体系日臻成熟,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7.
作为断肠诗人,朱淑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历程,同时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日、饮食、服饰等各种风俗。这些风俗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又为断肠诗集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48.
理学,享有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官方哲学地位长达六七百年。因之,它的研究,遂成了中国哲学史乃至古代史上之一重大课题。本文由三部分组成成:一、成因。认为理学是在两宋极其复杂、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是诸如历史、现实以及学术史自身的因素三者共同发展和作用的必然归宿。二、特点及统治地位的确立。认为理学直到南宋末季方确立了在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否定了两宋“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既定立论。三、评价。本着慎审,求实原则,对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于当时和后世社会产生的积极功效、消极影响,进行了平实的剖析。通过全篇,以期从宏观上认识理学的旨趣、特质与作用。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介绍宋代韩愈文集校注的主要成果,评述宋代韩愈研究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50.
贝金铸 《现代语文》2006,(11):14-15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亲失养,寄食于游宦广陵之叔祖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王令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他一生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洲、天长、高邮、江阴等地。王安石对他极为赏识,认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原墓志铭》)(1),誉之曰“窃以谓可畏惮而有望其助我,莫逾此君”(《与崔伯易书》)(2)。正因为才高命蹇,加上他无心仕进,其理想抱负一寓于诗歌之中,自有一股回肠荡气之风,其千古名作《暑旱苦热》就足以孤篇横亘全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