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中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的分支画种。唐代以降,水墨大兴;宋元明清四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其中出现了石恪、梁楷、黄慎、闵贞和任伯年等人物画大家。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多采用以书法入画和水墨设色的形式,展现了与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完全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人物画作品可被称作为文人写意人物画。  相似文献   
12.
方寸之间,写不完广阔天地。笔墨丹青,绘不尽风流江山。数十件唐宋元的绘画精品,昔日东渡扶桑,如今再回故土。王维、梁楷、牧溪、颜辉、因陀罗??画者的生命凝为水墨世界的勾勒皴染,一啼一笑皆化成了纸上精魂。那些古老的山川江河、车马楼阁、文士情怀,历经时光洗礼却依旧生动,一卷一梦,缱绻千年。  相似文献   
13.
14.
胡春雨 《寻根》2012,(5):99-102
匾额,又称扁额,俗称牌匾。据考,最早出现于秦汉,而盛行于唐宋元明清,并转化流行至今。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十堰市博物馆在竹山县麻家渡镇黑虎村村民黄柏林家中收集到一块匾额。2008年,十堰市博物馆获赠一块匾额。两块均系清代匾额,前者为晚清重臣张之洞所题赠的,后者为清中晚期萧元吉所题赠的,皆为祝寿匾。  相似文献   
15.
彭明瀚  赵可明 《收藏》2008,(10):30-34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包括书法、绘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随之迅速发展,涌现出众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市场。加之宋代几位皇帝对书画艺术的推崇,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江西吉州窑工匠在河北磁州窑白地黑花技法的启发下,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彩绘瓷画艺术,显示出清新明快的装饰效果。黑褐色的图案装饰在米黄色的瓷胎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描绘的形象特征准确,生动有神。用笔如飞,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充分表达出健康奔放的时代精神。吉祥如意的主题,清新雅致、富于情趣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磁州窑一起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非常高兴读到了在《收藏界》2008第6期和第9期上登载的,成都伍先生与香港梦斋主人的有关"宋元佑三年"款青花瓷瓶讨论的两篇好文。首先感谢他们付出的大量心血,寻找了许多史料,认真严肃地对这个瓶子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探讨,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和认识这件器物,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始端。同时也感谢《收藏界》杂志的有关采编人员,是先有你们独到的水平和远见,后才有这件目前有一定争议的器物,在贵刊这个平台上得以展示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史前人祖发明燧木取火,到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造出第一个电灯泡,人类历经昏暗的火光已逾千年,其大多时段是一盏盏小灯伴随左右。民家小灯性本质朴,却反映了最根本的、最悠长的历史。本文以一盏古老的绿釉有盖式油灯敬飨读者,其外寓喜庆吉祥,内蕴古朴至诚,细心品味,意韵深长。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收藏》2009,(4):73-75
钧窑瓷器发祥于河南省禹县,是在北宋创烧的一种釉色深浅不一的蓝色乳浊釉瓷,其以变幻莫测的色彩而深得世人喜爱。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随后河南其他的一些窑场相继烧制,并且影响到了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一些瓷窑,以致元代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钧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此窑系在宋元时期瓷器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瓷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的南戏发生、发展以及传播、接受规律和中国古代诗歌、小说等门类的文学艺术并无二致,它们既源自民间,又都以市井乡民为主要受众群体。虽然受到北杂剧的严厉冲击,但元代南戏的传播与接受不仅没有一蹶不振,而且还在少有知名文人参与的情况下,度过了短暂的衰落期并彻底涤荡了北杂剧在南方的强势影响。客观地说,宋元时期的南戏接受还不属于完全意义的戏曲接受,后世常见的刊刻、评点等案头接受形式在元代或未出现,或仅具雏形而已。  相似文献   
20.
元曲中大量的口语词至今在北方官话区仍然十分活跃。本文选择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常用词加以阐释,从而彰显元曲对方言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