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是作为实词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词类体系中的。由“言”向“白话”转变的宋元时期,新量词不断出现,旧量词也出现了许多新用法。而《宋语言词典》和《元语言词典》两部中型工具书对量词的反映却十分有限。本所考察的30个宋元个体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当时新出现的量词;二是在旧量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新义的量词。小补“两典”在量词方面的漏收,并初步分析汉语量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2.
浦晗 《文化遗产》2017,(4):26-32
二十世纪上半叶,南戏研究迅速兴起,众多戏曲学人相继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结束了南戏研究长时期的断层与空白,将南戏引入了近代学科的范畴。在南戏研究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民俗学科的知识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学在建立与衍化历程中对民间文艺学科价值的探索,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了南戏文献的发现与辑佚,铺设了近代学人进入南戏研究的路径,生成了早期南戏的学科生态。民俗学视野中生发出的民间文艺研究语境,成为了近代南戏学理价值发现与学术研究的重要视角,学人以此为切入点,整理并汇聚了南戏学科的基础文献,架构与设立了学科的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了近代南戏学科的范式。  相似文献   
53.
一、公案小说的概念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宋代以前还未发现有"说公案"或"公案小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人"说话"的名目中。成书于宋元时期、记载当时"说公案"情况的书籍今天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54.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她们受压迫最深,反抗的要求也最强烈。而这反抗的声音首先来自底层女性。底层妇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和改变生存状况,更加勇敢而执著地与封建礼教抗争着,她们表现得非常生动、非常积极。在宋元话本小说和杂剧中大量涌现出表现  相似文献   
55.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其主要著作有《(红楼梦)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中国美学史上学贯中西、饱览古今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影响,可以说至今还无人企及。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活的本质是“欲”、“美在形式”、“悲剧美”、“古雅”观等。  相似文献   
56.
耿仁亮 《初中生》2008,(7):50-54
藏书为文人之一大雅举。春秋战国之后,“藏”风渐起,自汉而后,私家藏书者代不乏人。只是唐以前成书不易,藏书家少些,宋元以后就多了。到了明清时期,藏书者甚众,也涌现了许多藏书的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57.
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的发展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由宋元到明,判官形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由边缘向中心靠近;由人上升为神。由明到晚清,判官形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由中心向边缘外移;由神又下降为人。判官形象发生变化有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具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对于每个莆田人来说一定都不陌生,尤其是我园地处农村,更是饱受“莆仙戏”的浸润与滋养。“莆仙戏”已然成为我们村落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娱乐,成为莆仙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也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9.
宋元时期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以马八儿、俱蓝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以前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实际就是宋代中国与南印度的交往。13世纪蒙古的入侵虽然割断了通过陆路中国和阿拉伯经印度的贸易,但是很快这种转运贸易从陆路移到海上,南印度仍然是沟通东西方海上贸易的要道。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代的农牧冲突与民族融合的全过程可以概要地划分为六个阶段:炎黄周秦时期的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族融合.这六个阶段农牧冲突与民族融合的特点各异,整体上呈现出由比较平衡到打破平衡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