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蒋介石利用河北地区分化瓦解"杂牌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是把河北交给阎锡山,排挤冯玉祥。继而给了张学良,打击冯玉祥、阎锡山。又给了鹿钟麟,排挤八路军。又给了傅作义,对抗解放军。蒋介石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于被不断进步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相似文献   
12.
黄昊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98-101
宋哲元与韩复榘同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后,两人相继成为华北的两大地方实力派。抗战爆发前,他们主政的平津、山东对国民政府都处于半独立状态。20世纪30年代宋哲元与韩复榘的对日态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人对日态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抗战进程,也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3.
余冰 《寻根》2012,(2):98-101
《泡沫》是泡沫社的刊物。1935年下半年,北平出现一个由文艺青年成立的泡沫社,吕夔龙、王云和办了个小报《泡沫》。每期为对开单页两版,不定期出版,后改为月刊,共出4期。1936年3月,《泡沫》被军阀宋哲元查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阐述了宋哲元在“七七事变”后态度游移的原因:(一)从保全地盘和实力出发,作为地方实力派的宋哲元企图化“七七事变”为地方事件解决。这是根本原因。(二)宋哲元不谙形势,对日本侵华阴谋认识不足,这是宋哲元陷入日本侵华阴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南京政府对日态度的不明确是造成宋哲元态度游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文章末尾指出了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一)宋哲元对日之“求和”与南京政府之对日“求和”有很大的区别。(二)宋哲元在事变后态度的游移,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内部亲日派势力的消极影响,关系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5.
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哲元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后 ,首先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人事进行调整 ,在以后的对日交涉中虽有一些妥协和让步 ,但抗日御侮、维护统一仍是其政治活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任雪莉 《收藏界》2012,(8):119-121
2012年6月22日凌晨两点多,宝鸡石嘴头四组的一户人家还在忙碌地为新房打桩基。灯火通明,人声嘈杂,挖土机在指定地点挖下的瞬间,一些泛着幽幽绿光的青铜器突然冒出了头……这是继今年3月和4月以来,第三次在该地发现青铜器。  相似文献   
17.
深夜哭声1938年7月,巍巍衡山,气候宜人,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宋哲元由于胃炎日趋势严重,进食困难,不得不离开抗日战场,经蒋介石批准来到南岳养病。他们住在半山腰的磨镜台二号院子里,随行有一个医疗小组和一个警卫排。宋哲元是一位抗日名将,“七·七”事变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率部在卢沟桥与挑衅的日寇拼杀,鏖战数日,重创敌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因此,他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重,可日本鬼子却恨死了他。他来到南岳养病,消息不胫而走,当地许多百姓都来看望他,送来鸡蛋、花生、红枣,甚至抬着肥猪、山羊来慰问。见到此情此景,…  相似文献   
18.
1934年秋,川籍画家张善与其弟张大千联合在北平举办画展。善先生展品中有一力作:一幅丈二巨虎,名《黄山神虎》,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当时,任29军军长兼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和察哈尔省主席的宋哲元将军也参观了画展。他看到张善的《黄山神虎》顿觉眼前一亮,赞不绝口,观赏良久,不忍离去。副军长秦德纯、总参议肖振瀛等人看出他有买下此画的意思,遂向主持画展的人提出:宋将军打算买下此画。主持画展者不敢作主,一再表示:《黄山神虎》已标明了是非卖品,是否请宋将军另选一幅虎画,别说买,就是相赠也无妨。但宋哲元将军却偏偏最看重这幅《黄山神虎…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很多人来说,张之江这个名字或许已很陌生,然而,在民国时期的武术界,他却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堪称风云人物。张之江是西北军宿将之一,与李鸣钟、孙良诚、宋哲元、鹿钟麟等将领并称冯玉祥麾下的五庹上将。  相似文献   
20.
曹奇 《华章》2014,(28)
民国时期历届政府都意识到修筑沧石铁路的重要性,奈何因国内经济匮乏,无力修建。日本从经营南满铁路获得了巨大利益,从而将目光转向沧石路铁路,以此作为其从经济上侵占华北的跳板。日本从经济上侵占沧石铁路修筑权计划的失败,使得日本摘下了“中日亲善”的伪善面纱,成为七七事变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