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宋本《玉篇》中有大量换用音符形成的异体字,其音符换用方式有4种:换用音符字的异体或俗体;换用同音字;换用近音字(音近程度不同,分7类);换用读音不同的字。大多数异体字换用音符时考虑了音符字的表音作用,但也有部分没考虑表音作用。原因有三:或因简省音符,或因类推选择了特定的音符,或因崇古对音符已不表音的传承异体字不作改变。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可能是根据当时的方音或某字已失传的读音而换用音符。  相似文献   
22.
民国间,有"晚清四大藏书楼"之誉的海源阁藏书因连遭匪劫而散佚,成为中国"私家藏书深受兵燹之祸的代表".其间流入国外的藏书一直是个难解之谜.经考,确知共有珍贵宋本七种流入外国,除一种转归国内外,其余六种至今仍然流落异域,成为国人心头憾事.  相似文献   
23.
袁寒云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古籍收藏家。他颇获宋元佳椠,却没有留下比较详整的藏书目录。袁寒云部分旧藏,经潘明训捐赠给圣约翰大学以充实馆藏,后拨归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兹检这批善本中的宋元本数种,为作解题,以窥袁寒云古籍收藏之一斑。  相似文献   
24.
《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所用底本,四库馆臣鉴定为宋椠善本。然近代有学者断定此本中杂有赝品,当刻于元明时,非宋刻。但底本与宋本关系究竟如何,尚不清楚。笔者用底本的嘉庆翻印本与宋本等作了校勘,对底本与宋本的异同、嘉庆本与宋本的异同、底本与嘉庆本的异同以及今所传宋本的缺憾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5.
《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带有版本学意义的“图录”,展现了版本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探索,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也是一部颇具标本价值的版本工具书,宋刻面貌大致赅备其中,故而此书触发管见而具备另外一重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6.
苏天爵(1294-1352),字伯修,号"滋溪先生",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编著和整理的<国朝名臣事略>、<国朝文类>、<滋溪文稿>等书均被历代治史者公认为蕴籍极丰的文史宝库.  相似文献   
27.
赵善誉《东南进取舆地通鉴》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军事地理学专著,其书虽曾刊刻,但流传极罕,台藏残宋本是目前所见唯一传本。是书不仅包括了赵善誉对三国至梁陈南北攻守战事的史实梳理、评论,以及相关的地理考证,还保存了大量现已亡佚的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地志、图经,可以说具有极高的史学、地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28.
宋本《玉篇》楷书到标准楷书,有一部分文字在构件和笔画两个层次存在形体差异,其中笔画有差异的文字数量更多。这些形体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以《说文》为代表的正统字形对世人的深刻影响;追求书写的快捷、方便;审美观念的影响。总的来说,两种楷书都是既有保持理据的一面,也有消解理据的一面。宋本《玉篇》楷书对构形理据的保留程度更高,楷书在演变过程中丧失了一些理据。楷书形体演变具有三个特点:形体相近的构件在一定条件下非均衡混同;一些构件的几种不同形体之间持续的竞争:部分文字的形体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29.
今传宋本《孔子家语》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广谋“句解”本《孔子家语》虽自元中叶以来流传甚广,但宋本王肃注《家语》也并未失传,且王广谋本亦是王肃注本之衍生,学者以王广谋本当“今本”实辨之不察。刘氏玉海堂本与汲古阁刊本虽同出毛氏旧藏,但亦不尽相同:刘本前半多将后人之校语或按语误成王肃注文,而汲古阁刊本则多有据他书校改正文者。黄鲁曾刊本虽偶有残缺,但其源出甚早,版本学特征也较纯粹,故佳处往往出诸本上。  相似文献   
30.
王嵘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123-125
民国至今,研究宋本《玉篇》的专著有两部,论文有十三篇,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学界对此项研究却缺乏总结、归纳。总体来看,宋本《玉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一、宋本《玉篇》校勘、版本研究;二、宋本《玉篇》音韵、文字研究;三、宋本《玉篇》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