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教育   12142篇
科学研究   2272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451篇
综合类   622篇
文化理论   148篇
信息传播   529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1316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437篇
  2011年   1490篇
  2010年   1360篇
  2009年   1418篇
  2008年   1644篇
  2007年   1412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156篇
  2004年   1142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1042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992.
我国加入WTO,加剧了报刊竞争,竞争几乎进入“白热化”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选择空间的扩大,企业与媒体相互间的依赖度和关联度不断得到强化,企业通过报刊进入消费者的感觉世界,争夺消费者的眼球,报刊也从“出售”对消费者的影响权中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993.
谈期刊品牌栏目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中国期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其现实抉择就是要建构期刊社的品牌特色,走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办出风格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4.
党校期刊的选题设计初秀英【北京】党校期刊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论坛,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要提高党校期刊的质量,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选题设计。选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期刊对其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995.
996.
党报应成为拥有主流人群的“高级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党报,以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要读对象。几十年前,由于我国人口的总体化素质很低,多数人在为温饱而斗争,因而有化、有一定自主行为能力、拥有管理话语权的社会主流人群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党报自然成为拥有社会主流人群的报纸,成为当然的舆论代表。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形完全不同了,党政系统的官员只是社会精英中的一小部分,在社  相似文献   
997.
原直属体育院校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原直属体育院校应定位在塑造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各级体育专门人才的育人机构;科技兴体的主战场;新型的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基地上。形成自身的优势、特色.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98.
史晓芳 《传媒》2003,(6):58-61
一 2003年5月31日是个周末.这天出版的<财经时报>一版头条的标题是"陷身问题贷款‘上海首富’确被扣查". 同一天,只有另外一两家全国性的财经类报纸比较详尽地报道了这一后来为海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新闻.而<财经时报>是最早证实事件的主角周正毅已经被警方扣查的媒体.  相似文献   
999.
刘大勇 《传媒》2003,(6):54-55
20世纪90年代,国人刚刚解决了温饱,有了些许闲暇和闲钱,激荡在80年代的"时髦"便裹挟着异域风情,打着"人文"的旗帜摇身一变,改名"时尚".时尚媒体便是这一现代重要大众文化现象粉墨登场的主要舞台.  相似文献   
1000.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中国哲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在百年间经过学科定位、对象界定、融合中西、理论重构,亦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学术转型。胡适确有"创始之功",冯友兰深思力作,为之树立了"典范"。面对世纪之交全球化思潮兴起、文化多元主义流行、世界范围内中国思想研究非哲学化的历史文化取向变化,及其中国哲学工作者"同行迷失"之困惑,"中国哲学"的学科独立性又一次面临挑战。为此要继续沿着冯友兰"接着讲"的"哲学创作(重构)"思路,在如何既能保持"中国的"属性和特质不变而又能促进其向"现代"创造性转化这两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上,进一步对中国哲学的定位和重构进行新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