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罗晓倩  张敏 《新闻传播》2013,(2):59-60,62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规定称微博客用户必须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后,才能使用发言功能。随即,几大一线城市政府表示随后也会出台相关的规定,各大媒体对这一措施进行广泛报道,广大网民更是展开热议,一时成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的焦点。本文以问卷调查、内容分析为基础,比较政府、媒体和网民三方对微博实名制的态度,分析微博实名制的社会认知问题。发现:政府与媒介的立场一致,网民的立场与政府不完全一致;网民不支持实名制的主要原因:言论表达受到限制,个人信息不安全。但是,在实名制的必要性上,网民与政府的立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2.
谭天  邸智泉 《传媒》2012,(4):56-58
正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媒介融合领域的十大热词是:微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媒体、乔布斯、网络视频、媒介平台、全媒体、实名制、碎片化。今日传媒,谁主沉浮?是全媒体、融媒体、微媒体,还是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本文将通过解读这些热词,试图描绘出媒介  相似文献   
113.
"微博实名制"政策自出台起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一方面减少了虚假信息的传播,降低了人际交往成本,保证了公共话语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因不利于公众真实意愿表达,信息安全和认证方式不受信任而饱受争议。但总的来看,如果能够给微博实名制政策配套以相应的制度体系与技术措施,这一政策对公共领域建构来说依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14.
赵金:自去年年底,我国7大政府机构联手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大批刊载低俗、色情内容的网站名单被公布,成为社会和业内的热点话题。在2008年12月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透露,中国将借鉴国际上的一些成功做法,积极探索既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又有利于弘扬诚信的实名上网办法。网络实名制再次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5.
2009年7月初,网友们在"杭州人大网"上看到了这样的回应:最新实施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被误读,该条例根本不是要搞网络实名制.  相似文献   
116.
王虹 《新闻实践》2009,(5):72-73
县市一级的新闻网站越来越多,其中的论坛已经成为当地民间舆论的集散地.新闻网站如何管理好这方阵地,使论坛既让民众有个发表言论的天地,又不给当地党委政府添乱,并同时使之成为当地主流舆论的载体,兰溪新闻网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7.
付垚 《新闻世界》2009,(7):157-158
2009年5月1日,杭州市正式颁布实施《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实行网络实名制,从而引发各方对网络实名制的讨论。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简析,回顾我国和其他国家网络实名制的历史进程,分析网络实名制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弊端,对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新兴传媒     
《传媒》2009,(2):76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首超全球水平;网络游戏实名制将启动 专家称将导致用户量缩减;国内首个“恶意网站监测网”成立;手机短信统一定价为0.1元/条  相似文献   
119.
校内网的SNS人际传播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校内网是典型的SNS校园网站,其传播主体是个体间的人际传播。本文通过对校内网的人际传播主体、符号、内容、传播情景以及传播中时间因素的分析,旨在说明SNS下的人际传播并非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并非只是对面对面人际传播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线索的一味的消除。SNS人际传播局部社会线索的消失有可能反而会激发人们对其他社会线索的探求,同时SNS有可能带来面对面人际传播所不具备的社会线索。本文同时对基于SNS校内网所特有的传播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0.
范敏  谭立 《信息系统工程》2009,(6):45-46,44
首先分析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当前实名制系统技术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可以保障网民言论自由和个人信息安全,又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网络取证手段的网络卖名制体系,最后强调要顺利实行网络实名制,应建立相关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