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塞尔生物学的自然主义意识理论试图摆脱二元论与唯物主义彼此对立的既定范畴,既坚持意识是生物神经系统演化的结果,又坚持意识具有本体论上的实在性,不能被还原为其生物神经基础。这一意识理论的基本哲学假定是将意识现象作为一个既定事实加以承认,与坚持本体论还原的物理主义截然不同,与坚持物理与心灵相分离的传统二元论也不同。在对传统范畴的批判中,塞尔认为主观的意识现象完全可以被纳入客观的物理属性,同时意识对于物理的身体具有自上而下的因果作用力。  相似文献   
22.
周平原 《物理教师》2006,27(9):55-56,68
原子(atomos)一词,古语就是不可分割之意.古希腊著名学者留基伯(约前500年~前440年)首先提出物质构成的原子学说.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年~前370年)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指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客观存在的一切物  相似文献   
23.
自古希腊以来,传统形而上学家们都试图证明世界及其存在物的实在性(Realit?t)本质,但海德格尔却认为,尝试去解答存在物的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荒谬的。从海德格尔的视角,传统存在论执着于证明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原因有三种:率先把世内存在者理解为现成之物,把世界理解为众多存在者的集合,跳过存在论而以认识论为先。在《存在与时间》第一篇,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人的存在)的生存论结构——“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分析,化解了传统实在论对外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徒劳证明,而对“用具整体”、“世界之为世界”以及“在-之中”结构的分析正是理解海德格尔这一努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正>平均数,在学生的数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习平均数之前,学生所接触的数都对应着物品,具有实在性,而平均数则既可能是一组数中现成存在的,也可能是一组数中不存在的。它反映的不是物的多少,而是一组数的整体水平。这种发展,对学生的数感成长而言,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在小学数学界,我们一直将平均数的认识作为一节  相似文献   
25.
“抽象的数学世界存在吗”是当代数学本体论领域持久争论的两大核心问题之一。实在论主张数学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抽象的实在世界;反实在论则认为数学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虚构和方便的工具而已。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数学的实在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说明。以作为世界观的语境论为基点,得出:抽象的数学世界不存在,数学是表征而非描述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26.
对于“经验的实在性”的问题,理论界一直比较忽视,相应的专著、论文少有。其实对于“经验的实在性”问题的探讨,关于“经验的实在性的”的内涵、特点和时代价值的追寻.才能让我们找到真理的根基。  相似文献   
27.
发明设想转化为发明存在物,要有一个试验制作的过程。有发明设想不等于有发明,只有将发明设想转化为发明存在物,发明才能成立,而试验制作是转化的必要手段。发明设想再好,没有转化为发明存在物也只是一种设想,经过试验制作转化为客观存在,发明设想才具有了实在性。有的人产生了  相似文献   
28.
霍金《时间简史》给科学以如下的定义:“为了谈论宇宙的性质和讨论诸如它是否存在开端或终结的问题,你必须清楚什么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连接这模型中的量和我们的观测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上,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29.
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然而对于生态系统是否存在这一实在性问题始终存在争论。本文从生态学史的角度出发,概述了不同学者关于生态系统实在性问题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产生于生态学界的关于生态系统实在性的哲学争论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30.
教育现象学     
正教育现象学是源于二十世纪前期的现象学运动。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一个哲学流派,其基本主张是"通过回到原始的意识现象,描述和分析观念的构成过程,以获得有关规定性的实在性的明证。"而教育现象学是以理论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现象学为研究方法,以回到"事实本身"与"生活世界"为理论基点和研究背景,最终以运用现象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体系。把现象学理论较早引入教育领域的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校长克里克。在1944年,荷兰乌特勒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