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捕与不捕有着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应然层面的不捕适用条件,应由审查逮捕条件反推而来,即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就成立不批捕的条件。然而,审查逮捕适用条件的缺陷,导致不捕适用条件在实践中难以把握,最终造成执法标准不统一。实然层面的不捕适用条件应当充分考虑逮捕条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新刑诉法修改后,对逮捕条件和逮捕程序进行了完善,强调在逮捕条件中的重视逮捕必要性的审查,引入了审查逮捕中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意见的制度,初步建立了诉讼化形态的审查逮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检察机关为了贯彻执行新刑诉法"少捕、慎捕"的理念,在盗窃罪这一案件类型的逮捕过程中"不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直接不予逮捕,在逮捕条件的刑罚条件的把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装 《大观周刊》2013,(9):24-24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健全了审查逮捕的工作机制,确认了侦查阶段律师"辩护人"的地位,为新时期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职能的完善与变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从辩护权的含义与功能出发,以新《刑诉法》修改对律师辩护权内容的完善为切入点,逐步阐述在构成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机制上,如何保障辩护人行使辩护权,以期在法律施行前做好理论研究与实践预判。  相似文献   
14.
解决公诉证据标准问题,应当坚持实质真实主义。我国目前的公诉证据标准应当降低。检察机关在判断公诉证据时,无须过分关注审判时的定罪可能性。审查逮捕的证据标准应当与审查起诉的证据标准进行合理协调。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审查逮捕主体对审查逮捕这一职能却往往存在着模糊认识,导致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面临着捕与不捕的两难选择,最终影响了审查逮捕职能的发挥成效。从我国的法律规定、法律精神和我国现实国情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审查逮捕的目的、价值取向和职能定位问题,以期澄清司法实践中的模糊认识,保证审查逮捕职能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科学、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