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8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教育   57719篇
科学研究   3158篇
各国文化   149篇
体育   1270篇
综合类   1930篇
文化理论   302篇
信息传播   4659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767篇
  2022年   520篇
  2021年   699篇
  2020年   826篇
  2019年   881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974篇
  2016年   1319篇
  2015年   2051篇
  2014年   4753篇
  2013年   4303篇
  2012年   4902篇
  2011年   5520篇
  2010年   5012篇
  2009年   4650篇
  2008年   5733篇
  2007年   4429篇
  2006年   3496篇
  2005年   3218篇
  2004年   2917篇
  2003年   3032篇
  2002年   2709篇
  2001年   2231篇
  2000年   1505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中学语文的古代诗词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本文从三方面阐述:首先,加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审美地看待对象,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其次,加强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弄清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与古代诗词的关系;再次,加强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美妙的构思、形象的蓝图,给学生以审美创造的必要技巧。  相似文献   
23.
本文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剖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对策。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德育过程缺乏主体性,以知识的灌输代替品质的养成,忽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形式化倾向严重,有效性程度较差,因此,我们应结合心理学原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4.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校师生戈系将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依赖于师生关系的重建。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行为有助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营造美的氛同。  相似文献   
25.
追思自然——论环境美学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理论热点。它诞生的根源是以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追思其核心范畴——“自然”,我们看到“自然”原本有三重含义:对象性“自然”、感受性“自然”和源初性“自然”。源初性“自然”本身即是一个审美境界。此境界的呈现,意味着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得以彻底消解。据此,我们便可获得解决自然环境恶化及相关问题的启示和途径。源初性“自然”是环境美学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6.
刍议体育舞蹈欣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运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究竟如何来欣赏体育舞蹈呢?由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不同、审美观点各异,因此,欣赏的角度和审美标准也因人而宜。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欣赏体育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27.
我国要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或超过别的国家,要走在世界前列,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培养大量创造型人才,来适应今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便变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结合自身在课改实验中的体会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8.
唐棣 《视听纵横》2001,(3):26-27
现场报道因为强调现场感,记一定会非常重视展现新闻现场,千方百计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语言非常丰富的镜头,我们形象地将其称为“抢”新闻,有时这些有着强烈主观色彩的行为,却极有可能造成对被采访的干扰甚至伤害。我们先来看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29.
从1999年起,国内出现的多例大众媒介服务质量或产品瑕玷引发的民事纠纷,不仅成为传播办一时的公共话题,也开始吸引了一部分法学家介入受众权益保护问题的讨论,近年来的受众权益研讨不仅着眼于现实问题的发言,其所关注的权益主体类别亦日渐广泛,讨论范围从广播听众、电视观众、报纸读的权益,进一步扩大到其他类型的大众传播消费和某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对其中某些问题的探讨亦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30.
编辑主体创新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编辑主体劳动是一种创新性劳动 马克思主义通常把人的本质规定为劳动和实践,同时也就把人提升为实践主体.编辑之所以能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作为主体而存在并在其中发挥一种主体性作用,主要就在于编辑作为一种实践主体的存在.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编辑主体性的存在基础即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