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28907篇
科学研究   1357篇
各国文化   126篇
体育   764篇
综合类   1093篇
文化理论   131篇
信息传播   2400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58篇
  2015年   954篇
  2014年   2151篇
  2013年   1984篇
  2012年   2206篇
  2011年   2578篇
  2010年   2532篇
  2009年   2432篇
  2008年   2882篇
  2007年   2216篇
  2006年   1827篇
  2005年   1540篇
  2004年   1684篇
  2003年   1670篇
  2002年   1377篇
  2001年   1202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通感是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能和表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空间日益扩大,人的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各种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势头增强,通感在培养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962年,钱锺书先生发表《通感》一文,奠定了通感研究不低的基础和起点。40多年过去了,虽有阐述通感问题的论文陆续出现,但系统论述之专著,尚付阙如。陈育德教授新著《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把通感理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书的创新点在…  相似文献   
962.
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方向。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越来越跟不时代的步伐,更谈不上引导学生早日适应新课改,不转换教育教学观念,结果只能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963.
陈章其 《陕西教育》2007,(11):42-42,49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美的载体之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美的语言、美的思想,引导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审美教育渗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96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中学课堂,电教媒体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学美术是一门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美术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新鲜,并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5.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感情朗读课文及背诵精彩的句、段,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这是一篇名人名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这是一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想篇目.  相似文献   
966.
何谓真实阅读?从读者的角度看,真实阅读指的是面对作品本身的“原汁原味”的阅读。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当读物的吸引力足够大时,将使读者“自失于对象之中”,即达到“审美自失”的状态。真实阅读最基本的阅读状态便是“审美自失”。  相似文献   
967.
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美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作品中美的感悟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灵和作品之间搭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学生和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受、了解、体验来学习音乐家创造美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美好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磨练美的性格,使美的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968.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相似文献   
969.
张晶教授最新力作《偶然与永恒: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的建构意义》(以下简称《偶然与永恒》)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学科建构”走向历史的深化。“偶然”与“永恒”这组用来指称时间性的视角是审视并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建构意义久违且内在的深层需要,不仅是因为这一视角有助于回溯到文艺审美“当时的”体验性现场,复活审美感知的在场状态,更因为审美主体“内时间”意识的超越性,使得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得以在“现时的”价值观照下穿越时光,活在当下,通往未来。  相似文献   
970.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