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4086篇
科学研究   381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310篇
综合类   204篇
文化理论   461篇
信息传播   2222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1380篇
  2013年   1161篇
  2012年   2029篇
  2011年   2097篇
  2010年   1789篇
  2009年   1840篇
  2008年   2990篇
  2007年   1783篇
  2006年   1528篇
  2005年   1741篇
  2004年   1370篇
  2003年   1866篇
  2002年   1370篇
  2001年   1077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陈江 《新闻知识》2004,(10):54-55
现在,纸质媒体已进入了厚报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厚重。谁都想“高出一筹”,把对手压下去。这样一来,白热化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也体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  相似文献   
942.
每年的春季是中国的政治季节,因为有两会,同样的道理,这一段时间也是中国的政治传播最集中的时期。今年两会虽然不是换届选举,但是北京的政治温度明显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43.
发现独家新闻,写出原创新闻是每位记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也不是说,当看到别人的独家新闻的时候,我们只能无所作为。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同样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认真思考,从已有的题材中,也可以作出新章、好章来。  相似文献   
944.
记者参与工作,继而围绕某一领域或主题进行连续报道,是现场采访活动的基本表现形态,而现场采访有“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之分。显性采访是公开记者身份和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是记者暂不公开身份,或者公开身份而不表明采访内容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某一领域、某一问题进行“暗访”,这种采访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策划色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选择性和参与性。记者参与的报道可产生较强的舆论力量。因此,新闻媒体也应大力提倡记者到现场采访,并追求记者参与效果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45.
所谓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就是以主演播室为中心,单线、复线或放射线状与其它分演播室主持人或外景地记相互串联,共同来完成信息传输的一种报道方式。这种新闻播报方式不仅充分地展示出电视传媒高科技含量之强势,也可充分地、即时地发挥节目主持人、现场报道记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导播在主演播室的准确切换连线及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946.
王冰 《青年记者》2004,(9):66-66
党报经济报道所关注的对象应有所转移,再像以前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只围着政府转,显然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947.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务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  相似文献   
948.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是近来中国电视界颇为热门的一个名词,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提高收视率的新的增长点。正如著名学者李幸在其《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电视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台都出现了一种叫民生新闻的东西。这种民生  相似文献   
949.
李翔 《传媒》2004,(2):40-41
在西方,人们相信,每一份报纸、杂志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纳.特里奇在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描述:当卡特里奇知道他将在<纽约时报>获得一份工作的时候,他每天都会买一份<纽约时报>,模仿时报的行文风格写文章.那时候,他还在<芝加哥太阳报>作记者.此后,卡特里奇的职业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同纽约时报那种长长的不加标点的句子为主的行文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950.
投资媒体淘金并不等于圈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鸽 《传媒》2004,(3):30-31
2001年,时值互联网行业由热转凉,有关"传媒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舆论甚嚣尘上.一时间投资商趋之若鹜,从业者热血沸腾,其声势的浩荡与喧哗,毫不逊色于当初的互联网.记得当时我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说了一句让人扫兴的预言:"可能过半年以后,你会看见国内媒体业尸横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