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1."美景欢歌"话拼音.生动形象的画面,琅琅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部分图文并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让学生在"美景欢歌"中兴趣盎然地走进拼音乐园.如教学aoe时,根据插图,我编出了"丁丁唱歌aaa""公鸡打鸣000".  相似文献   
82.
83.
词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脱离音乐母体,成了纯粹的文学形式。词在清代的复兴也就相应的不是唐宋音乐文学的"词"在清代的复兴,而是作为纯粹文学的一种发展。明末清初的词人们敏锐的感觉到了这种本质的变化,在前人基础上,勇于创变与批判,最终促成了词在清代的复兴。  相似文献   
84.
《河岳英灵集》与《中兴间气集》同为唐代重要诗歌总集。二集成书时间彼此衔接,形式体例一脉相承,诗学思想承而不同,但皆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史之精华所在。二集前分别有《叙/集论》、《序》两篇,通过二文的比较不但可管窥二书之中心诗学思想,而且可以把握安史之乱后,唐代诗坛所发生的变化。此二文分别从选诗目的和选诗标准两个方面反映出,历经安史之乱后,唐代诗人的创作心态已从豪迈豁达转变到幽微现实,具体作品的创作上也一改初唐、盛唐骨气刚健之风,变得更加看重那些音律辞采的玉清之作。  相似文献   
85.
裕阳 《收藏界》2014,(10):112-113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器物被誉为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就是著名的虢季子白盘。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通高39.5厘米,重215.5千克,是目前所见体积最大的西周铜器。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器,器作圆角长方形,方唇折沿,矩形四足,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器口缘下部饰兽目交连纹,下腹部环饰波曲纹。器内底铸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猃狁,斩敌首500,俘虏50人,立下战功,周宣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马、弓矢、钺以资勉励。虢季子白作盘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86.
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呢?我想莫过于兴趣,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感官刺激及自主参与等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7.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8.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③。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④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⑤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选自先秦《列子》)  相似文献   
89.
课堂延伸     
《家教世界》2013,(21):48-50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会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可是按照庄子的本意"呆若木鸡"其实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高深境界。在他看来,外表活蹦乱跳、骄态毕露、强悍伶俐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如炬内蕴真气、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此成语出自《庄子·达生》,说的是周宣王爱好  相似文献   
90.
《同学少年》2013,(5):53
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子的人专门为他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子是否训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