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3251篇
科学研究   59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14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用显微镜测折射率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物理教师》2007,28(11):54-54,57
现行高中物理实验中的“玻璃的折射率的测量”,是采用“插针法”进行测定折射率的.但用这种方法对液体折射率进行测定时,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插针法”要求大头针必须竖直插在木板上,这对学生的耐心是一个挑战,学生往往为了大头针竖直且前后在一条视线上,花费了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82.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高考中常见的考查题型,因此考生弄清离子方程式的设错方式,既可以更好地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也可以避免自己书写时犯同样的错误.现笔者将离子方程式考查时的设错方式分类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83.
原题 如图 1所示 ,一个上细下粗的筒子 ,下端用一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薄片盖住后浸入水中 ,薄片因水的压力而不下落 .若往筒中注入 15 0克的水后恰能使薄片下落 .下面那种做法可使薄片下落 ?(   )图 1A.在薄片的中央轻放一个15 0克的砝码B.轻轻注入 15 0克的酒精C.轻轻注入 15 0克的水银D.上面三种做法都可以原解 往筒中注入 15 0克水后 ,薄片受到筒内水向下的压力 F下 与筒外水向上的压力 F上 .当薄片恰能下落时 ,说明筒外水对薄片向上的压力 F上 恰好小于 F下 ,此时 ,F下 =p下 S=ρ水 gh S,不难看出 h S>V水 (筒内水的体积 ) ,则…  相似文献   
84.
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是一类较为综合又能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出现过这样的考题.根据试题的命题特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可分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85.
在历年的高考选择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常考的基础题,也是高考选择题中的命题的热点知识,主要包括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热化学方程式、STS及有关离子的题目等.  相似文献   
86.
余锋 《中学理科》2000,(2):21-24
1.温度计(1)用途:测量温度。(2)原理: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相似文献   
87.
88.
利用离子极化理论讨论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进一步讨论离子极化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9.
初中热学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热现象、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一般占12%左右,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可以把涉及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分为了解、知道和能(会)三个层次,属于了解的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内能的概念,热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90.
陈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117-117,120
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是每一位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积极倡导探索新知识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习题课教学中能否实施创新教育?如何让学生在习题课的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规律,又能发现、挖掘知识间的各种内在联系,达到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在初中物理习题课——“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力求通过这节习题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