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54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150篇
综合类   12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3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从以下四个基本的文学理念来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以期引申出文艺美学通向未来的路径 :一、从“五四”到新时期——对“人的文学”理念的重新理解 ;二、启蒙与尝试的交响 ;三、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 ;四、中国与世界——一种流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2.
103.
从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国开始,英国的财政权经历了从绝对的王权到议会逐步取得征税批准权、财政监督权,以及在议会内部财政权由上院到下院的演变史。财政权的这种演变原因在于英国常年战争军费开支不断扩大引发财政危机,而“家计财政”难以支撑以及英国传统习惯等因素,并最终是由阶级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决定的。财政权的演变对英国宪政传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有限政府理论的形成及协商精神的充分体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4.
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宪政学说.  相似文献   
105.
俞勇嫔 《历史教学》2005,(11):44-48
清末预备立宪基本国策的确立,及其实行宪政的模式的选择,与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五大臣"之一的法部尚书、军机大臣戴鸿慈在清末预备立宪发动初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基督教的眼里人是罪恶和堕落的,而作为评判人性本恶的全知全能全善的造物主上帝则代表了正义的终极指向。正因为有了基督教的超验正义作为先在约束,宪政正义才得以具备绝对意义上的终极合法性基础。而超验正义向宪政正义地成功对接与过渡,更昭示了超验正义对宪政正义的剥离与支撑、约束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7.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这是一首老歌。一代一代的青年唱着从我们前面走过。他们用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火炬,映红了共和国的天空。当共和国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超女”的歌声尚未散去,“红楼”选秀正如火如荼,鲜花般美丽的青年们心还热吗?青年的心永远都是热的。在这组文章中,劝说了五名逃犯投案的女主持人向菲,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记者赵亚辉,不顾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刘畅,用生动的语言、哲理的思考,向读者展示着一颗颗滚烫的心。程曼丽教授更是用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媒体离不了青年!是的,青年的心依然火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青春的热血将“崇高”两字写入蓝天。  相似文献   
108.
一、新时期文学主潮的启蒙主义性质新时期文学主潮是启蒙主义的,这一点,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多数学者虽然肯定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主义的思想倾向,但他们只是把启蒙主义当作一种社会文化思潮,而不是当作一种文学思潮,这种情况与对五四文学的定性是一致的。那么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时期文学该如何界定呢?有的学者对新时期文学主潮的性质不作界定,只是进行具体的描述,实际上是回避了这个问题。更多的学者沿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界定新时期文学主潮,这与对  相似文献   
109.
爱的收获     
吴慧 《新课程研究》2007,(11):70-70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学生去巴乐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做一评估。若干年过去了,除了有20个男孩中途迁走,剩余的180名孩子中的176名都成长为医生、律师、教师等等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问及他们在  相似文献   
110.
试图从鲁迅时代许多青年进入大城市后面临的生存难题、缺失性的位置的"五四"式精神恋爱、男性话语中的人性解放三个角度探索《伤逝》在城市意识、身体启蒙、女性思想三个角度的现代意义,同时对《伤逝》中的女性问题作结合时代的复沓式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