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15098篇
科学研究   593篇
各国文化   142篇
体育   460篇
综合类   478篇
文化理论   180篇
信息传播   167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990篇
  2014年   2199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205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1511篇
  2009年   1351篇
  2008年   1338篇
  2007年   958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21.
卷首语     
《山西档案》2016,(4):1
可信与可爱,往往难以兼得。士农工商,白领蓝衫,晨兴夜寐,各有主业。所事或有不同,日久皆易怠倦。以倦怠而轻慢,因轻慢而移情,事例甚夥,无烦列举。此可见可信者之不可爱。所谓可爱者,往往不易得,或在云端地下,或距万里千年。因其轻灵缥缈,启人遐思,风韵格外美艳。美则美矣,却如充饥之饼,止渴之梅,可想象以陶醉,无亵玩而比对。此为可爱者之不可信。  相似文献   
22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生作了种种思考,试图找到一条解决生之痛苦的良药,可是经过一番探索,他不仅否定了现实的人生,而且对出家和神仙世界同样持怀疑态度。只有摆脱了精神上的纷扰和肉体上的羁绊,才是告别人生痛苦的唯一途径,这是作心灵的归宿。这与庄子的避世思想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23.
姓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邈远而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的姓氏文化曾以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形式多样的构成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阏与之战与马(服)姓的产生及演变等问题进行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24.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善体现。  相似文献   
225.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相似文献   
226.
《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助“男女间小事情”视角,透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港大都会中已呈颓势的陈旧生活、道德观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的可悲之处。在大团圆的“喜剧”背后,人们所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27.
李叔同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屈一指的艺术教育大师。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其早年的教育实践中 ,他一直倡导“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 ,他这种德行结合、德才并重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 ,仍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28.
乡土文学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哲学价值论角度来看 ,乡土是人类最初始情感与最深刻理性集合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是审视、衡量、规范物化现实的价值尺度或人文理念 ,是赖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 ,因此 ,乡土文学在这一价值认识层面上表达了一种“回归”理想 ,企图以此实现某种调适或拯救  相似文献   
229.
傅林 《江西教育》2007,(7):70-70
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逐步懂得研究问题的手段,使他们碰到问题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0.
饮食之礼是中华礼仪之邦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宝贵遗产,是中国社会心理在饮食生活的显现。在互联网时代,发扬光大中华饮食之礼,应从文化传承与商业文化双重背景出发,在把握现代人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中,创造性地将"礼"送达顾客心中,进而实现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