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139篇
科学研究   40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00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26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隐喻翻译是文化与文化的对话,是跨文化的交流。作为隐喻翻译的中介,译者必须熟悉和了解“多元文化”的因素,才能做到对隐喻翻译的“忠实”和“通顺”.本文从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入手,着眼于隐喻翻译中的多元文化制约因素,以期探讨跨文化视域下隐喻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2.
王瑾 《海外英语》2011,(11):307+320
法国认知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也叫关联原则,它是关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条原则。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翻译中,译者应超越单维语言层面,寻求最佳关联,并获取最佳源文语境效果,以引发译入语读者的共鸣。跨文化的隐喻理解与接受需要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3.
王晶蕊 《海外英语》2011,(11):65-66,68
基于概念隐喻在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普遍性,该文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隐喻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该文重点阐述了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概念隐喻理论促进词汇习得、篇章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刘静 《海外英语》2011,(13):181-182
《二马》是老舍早期创作中很值得重视的一部作品,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把中国主人公"载到"国外做生意求生存的作品,作者惯用了擅长的幽默笔调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隐喻的使用随处可见,为作品增色不少。该文拟以图里的翻译规理论为视角,分析解释译者对《二马》中比喻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5.
林蓉 《海外英语》2011,(6):157+162
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习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在词汇习得过程中融入概念隐喻的知识,有助于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及词汇内在涵义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帮助其推测词义,是传统词汇学习策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6.
纪录片《山河岁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讲述了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本文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模态的话语分析,发现其通过运用多模态叙事实现了多维叙事、情感联结和主旨升华;复经多模态隐喻诠释,传递了红色精神,构建了党的形象。《山河岁月》在视听呈现、话语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为党史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7.
汉语"愤怒"的概念隐喻系统不同于英语的特征在于:汉文化利用了"气"这个独特的来源域来映射"愤怒";汉语以较多的人体器官作为承载情感的容器,但器官的选择并非完全任意。这种认知模式所折射出的深层文化内涵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说和其对中医学的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8.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不仅起修饰作用,还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频繁地出现在英语语言中,人们可以通过它来理解英语语言的抽象意义和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129.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0.
徐萍 《文教资料》2011,(3):44-46
受传统形式主义语言观影响,隐喻局限于比喻的一种,这一观点反映在英语教学大纲或教学实践中,更倾向于将其归入修辞学,因而并没有将其视为一项教学内容来认真考虑。Rosch革命性的范畴化理论和Lakoff体验哲学挑战了传统客观主义理论,为人类认知思维提出了全新的诠释。作者认为,隐喻性思维通过身体经验的映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中的抽象概念,而范畴机制能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心智过程和基础,对理解不同文化中范畴特征具有重大的实践应用价值。论文进一步探讨了隐喻思维对启发式语言教学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