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魏丽滨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文章从句法、语义两个层面,对汉语中形容词做谓语现象进行探究,讨论形容词性谓词的非宾格性,认为汉语形容词性谓词可把表示性质、状态描述的归于非作格,将表示存现、变化、致使的看作是非宾格。 相似文献
23.
当代人类将走向何处?
试看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醉心于成为“核武器俱乐部”中的一员,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在向人类展现大地母亲无情的一面,愈演愈烈的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民族之间的冲突触目惊心,倒退、贫困和战争看起来将成为本世纪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24.
学生在使用人称代词的用法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记住人称代词的用法,特作如下歌诀。人称代词分两格,三种人称主宾格;主格句中作主语,位居句首请牢记;宾语用的是宾格,紧跟动介后边行;人称代词也有数,单数复数莫用错。 相似文献
25.
易晓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67-70
文章依次梳理了诺·弗莱大文化观的四个来源:斯宾格勒、弗雷泽、卡西尔、荣格。这种渊源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传统的伟大,也不是为了显扬弗莱的独创性,而是为了突出弗莱文化理论的主要话题及其表征,以及他对这些话题构件的辩证整合能力。文章认为,这样的话题有进步、仪式、原型、无意识、符号等,它们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文学理论的关键词,值得我们做一些历史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6.
27.
普遍语法认为非宾格动词不能指派宾语,但在汉语中却有很多违反这一定律的句子,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便成为了一个难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四种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解释,即固有格理论解释,格传递理论分析,轻动词理论解释和作格化理论分析,以期读者对此语言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8.
《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6,(10):41-42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这次我主要给大家说的是代词家族中的另一大分支——人称代词。人称代词起代表人或事物的作用,它有人称、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它又分为主格、宾格和所有格形式。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人称代词的主格形式,可在平时的运用中,同学们还是不知该如何排列它们。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人称代词主格形式的排列规则! 相似文献
29.
张志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2):37-39,52
丹尼列夫斯基(Danilevsky)与斯宾格勒(Spengler)均为现代思想巨匠,前者曾以振聋发聩的《俄罗斯与欧洲》轰动俄罗斯,但却不为西方社会所知;后者则因洋洋大观的《西方的没落》饮誉西方学界。两者虽同为“文化形态史观”之代表人物,其思想观点大同小异,但命运迥然。因此,将两者加以比较,对于史学研究本身是大有裨益之事。 相似文献
30.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秀凤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5):644-647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