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教育   17446篇
科学研究   4347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241篇
综合类   991篇
文化理论   74篇
信息传播   116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1676篇
  2013年   1430篇
  2012年   1666篇
  2011年   1855篇
  2010年   1692篇
  2009年   1726篇
  2008年   2167篇
  2007年   1587篇
  2006年   1277篇
  2005年   1330篇
  2004年   1225篇
  2003年   1189篇
  2002年   1069篇
  2001年   797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在C/C++语言的教学中,赋值语句通过赋值号"="把左值和右值连接起来。能充当左值的语法单元是有限制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其中的限制条件往往会书写错误的赋值语句。本文从编译原理的值属性和地址属性出发分析左值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简单地观察这些必要条件是否满足来判定一个赋值语句的左值是否合法,从而使赋值语句和左值的教学方法简明、到位。  相似文献   
942.
从课程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联、课程与教材选用之间的互补、课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融通、课程与教学改革之间的构想四个方面对园林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定位、内在课程属性、教学目标与具体方法等进行了多元相关讨论,认为本课程应强调教学的研究性过程和多学科、多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叠合互动,强调设计训练与设计生产的同步化操作.  相似文献   
943.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知识储备、认知构建体系薄弱.缺乏密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不能积累相关密度的实际体会和经验.使密度物理概念教学和相关知识教学缺乏有力的框架支撑和能力适应,  相似文献   
944.
那天,一群小朋友在玩耍蛇形魔条,我发现蛇形魔条通过变形后可以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物品,于是,我想如果能将蛇形魔条进行放大,然后用不锈钢材料进行制作,这样就可以根  相似文献   
945.
正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象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补充和转化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例1:现有AlC13和Fe Cl3混合液,其中Al3+和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 mol,在此溶液中加入90 mL 4 mol·L-1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之比为x。  相似文献   
946.
工作原理     
《物理教学》2010,(2):62-63
一、磅秤 便携式磅秤的发明专利是享特(J.Hunter)于1896年取得的。其后,人们常用杂货店里的投币磅秤来秤量自己的体重,直到1946年家用磅秤的出现。你知道家用磅秤是怎样工作的吗?(见图1)  相似文献   
947.
郭磊 《初中生辅导》2012,(14):23-25
密度是初中物理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其定义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密度,且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对密度的变与不变应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948.
949.
孙学禄 《小学生》2010,(5):33-34
尝试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动作的科学原理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去进行常识性练习,主动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对动作要领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让学生进行主动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50.
闫进 《初中生辅导》2010,(17):29-31
在物理习题的解答中,许多同学都会因为题中所给的直接条件而不加思索地解答,因而导致结果的错误,下面就举几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