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04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秋思》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 ,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 ,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2.
一、引言绪论,是一门课的开端。绪论课的讲述,对于学生摆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绪论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地进入课程学习的正常轨道。所以,每个教师都应上好化学第一堂绪论课———给学生打开一扇智慧的门。  相似文献   
103.
把握宋词中的多频意象“楼亭”,阐述楼亭对窗的审美超越不仅在于空间,更在于楼亭场景对抒情主体的召唤以及抒情主体情绪的传递对场景的激活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表现意识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4.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精通音律的专业词人,他以其独创性推动了词的向前发展。为适应题材上的开拓,或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制新曲,写了不少慢词,使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为在词中抒情、叙事、说理提供了更好的形式,并创造出铺叙有层次的艺术手法与细腻含蓄的艺术风格,对当时和以后的词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赢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05.
106.
景观是什么?广义上讲,极目所及之处皆为景观。当然,如果说得窄一些,公园、广场、小区花园、风景名胜区以及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即是景观。说到巴黎,大家会想到著名的埃菲尔铁塔;说起北京,大家会想到天安门广场;提起杭州,大家会想到西湖风景区……这些就是典型的城市标志性景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城市中除了建筑物占的地面,剩下的空间都是景观的范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7.
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写作技巧,三者造成的意象组成了诗的意象大观。但诗人们常把赋的手法同其他手法配合使用于同一首诗中,形成诸象交映的意境。其中兼用赋和比的手法,就产生了赋中有比的双重意象;比赋互动,形成景在亦虚亦实内,情在有意无意间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江湖漂泊的人生经历构成了白石咏物词对情与景独特的处理方式,其物我同化的审美理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9.
诗言志,志含情。在诗词艺术创作中,情不能抽象地表达,当人们对外物动之以情,往往与客体——景(含人和事)相伴相生。诗人的主观情志只有与诗中所表达的客观事物相结合,造成生动感人的形象,并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完成其为诗歌主旨服务的任务。本文对情景交融的形式和规律及古代诗歌批评史上的有关经验和争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0.
学校是一个充满声音的特殊场域,课堂声景是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声音景观。让课堂声景成为直抵儿童内心的一道风景,是课程教学变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明确声音景观内涵、阐释其教育意涵的基础上,基于声音景观视角,对课堂中声音被抑制、遮蔽乃至强权控制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组课堂声景设计的参考策略:加强声景教育,提高师生的声音及声景意识;建立声音与其他环境要素的有机联系,构建课堂大环境;建设听觉文化,形成包容、开放的课堂声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