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973篇
科学研究   251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422篇
文化理论   45篇
信息传播   2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畸人在庄子的人格体系中居中间层次。畸人意象对“忘形得意”这一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和“以丑为美”这一极具个性的审美趣味的形成都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2.
133.
月亮意象原始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月亮神话的分析中看到原始的信息是先民们对生殖的崇拜,赋予月亮阴性特征;随后月亮本身具有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女性的月水守信共同衍生了月亮比德入诗,具有爱情忠贞、君子守信的意义;唐以来月亮表达了一种人情结——富有悲剧意识之思,从而月亮学意象内涵便凝固了下来。这三次转变都未脱离月亮的视觉特征,但它们本身又是承传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概述了作者四十多年来钻研神话、寓言的历程 ,总结了治学之道———情深、意坚、志大、求学、学博、思多、心广、法正。  相似文献   
135.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王昌龄诗中月亮已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实体 ,而是有了不同思想内蕴 ,在规定的语境中被赋予生命、情感与灵性 ,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流程与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意象图式理论被运用于诗歌作品的赏析中,为诗歌文本分析开拓了新道路。本文将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To the Cuckoo》进行诗歌意象分析。分析得出该诗歌呈现出多维的意象图式集,诗人通过对杜鹃声音的寻找唤起自己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也体现出诗人心中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137.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既呈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又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悲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考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视角.莎士比亚在思想内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华的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艺术精华.体现在借鉴圣经中的叙述结构,人物原型,意象等几方面.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更加深化对莎比亚戏剧的认识,从而丰富读者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8.
用器物类意象表达诗人的婚恋情感,是南朝乐府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以诗言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及比兴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本文即选择“香炉”、“团扇”等器物类意象进行研究,剖析南朝乐府诗中的婚恋象征.  相似文献   
139.
方方在<奔跑的火光>中通过主人公英芝的悲剧,揭示了当下社会女性,特别是下层女性生活所面临的窘境以及导致"英芝式"悲剧产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思考.贾平凹<库麦荣>中的女主人公库麦荣同样作为下层女性人物形象,而她却能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立场、不为外物所累、不依附于男权的现代女性意识,和英芝相比较库麦荣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对当下女性的醒世作用也更大,也更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0.
吴静 《华章》2011,(12)
诗歌作品应当达成形式与精神的统一,在描写与表意的进程中寻求高度契合.本文认为,曹植诗歌在此方面处于较高的水平,其意象与个人风骨达成了完美的交融.这种交融既折射出诗人映宕起伏的命运脉络,也暗示了艺术创作与精神理念之间的融和关系.文中分析了曹植诗歌风骨与现实环境的联系,并对意象与风骨的交融形态做出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