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947篇
科学研究   251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419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9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50分):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32.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现代的翻译学理论,从交际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在关注文本功能的同时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本文通过对苏轼名篇——《水调歌头·中秋》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如何翻译词中的意象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在原语文化中所传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33.
秀峰是庐山的重要景区,钟灵毓秀,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诸多石刻碑文,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诗景。诗歌具有召唤性,而能经过时间的淘选而流传下来的秀峰诗景,其召唤性更有独特性:与秀峰实景相应,主要体现在语义建构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方面。既利于游客们对诗文的欣赏,又吸引着他们寻幽探胜。这对于景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陈惠英 《福建教育》2023,(22):54-55
幼儿意象美术是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感知和理解,捕捉事物的特征,借助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方法,创造“视觉语言”的一种美术表征形式。文章从幼儿意象美术的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指导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构建新型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形成系统的支持幼儿自主创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5.
在河与岸的对立下,《河岸》记述了一对父子荒诞苦难的人生,揭示了动荡历史背景下亲人间的猜忌、厌恶和疏远等人性的阴暗。沿用了意象循环的方式,力图挖掘历史给人带来的创伤和嘲弄,剖析了历史的延续性,把剥离了所有社会关系后的人生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36.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经典之作,写于1928年,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康河的无限挂念,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吟诵全诗,怎一个"美"字了得!语文教师可以试着从节奏、韵律、结构、意象和意境几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会志摩和母校风轻云淡的约会,领会志摩和母校青烟微波似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37.
国内有学者提出"一句一个意象"的说法。此种说法有待商榷。形成这种说法的缘由在于重视读者视域中的意象而忽视作者视域中的意象,重视了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意象观而忽视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的浑整性。  相似文献   
38.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诗歌中晦涩、密集的意象运用是其诗歌的一大特点,虽然在这些诗篇里众多意象相互衬托、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然而正是纷繁复杂、晦涩密集、纯粹朴实的主客观意象以三种展现方式形成了诗人独有的审美源泉,使得诗人当之无愧地成为英美诗歌史上继奥登以后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39.
要打开诗词鉴赏这把铁锁,就要配置几把得心应手的钥匙,本文就想给同学们提供这样的钥匙。第一,抓诗词标题中的关键词。很多诗词,标题中就会出现统摄全诗思想内容或情感的重要词语,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全诗的灵魂,鉴赏起来就不会太费斟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鲁道夫·阿恩海姆和朱光潜两位美学大师的艺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意象”的内涵及其中西方关于“意象”的流变,从而得出“意象”因为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而对其内涵的把握和理解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