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144篇
科学研究   18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55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幽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指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它有别于滑稽、逗趣,只是惹人发笑。具有这种情操的文学家往往在他们的语言中自如地加以运用。他们幽默的文学语言常常让你笑了之后,想出许多道理来。这种道理时常会触动人们的情感。在笑完之后,人们能找到笑不出的地方。  相似文献   
932.
In this paper,we first establish the dual Brunn-Minkowski inequality for the star duals for the Lp radial sum.Furthermore,we give some Brunn-Minkowski inequalities for the star duals of intersection bodies for the Lp radial sum and the Lp harmonic Blaschke sum.  相似文献   
933.
在解某些三角问题时,若能根据题意构造出合理恰当的对偶式.即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简捷明快地将题目解出,下面举例说明.一、换元对偶  相似文献   
934.
考点五 修辞     
【课标要求】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  相似文献   
935.
名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范畴属性特征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一些特征。这些非范畴化特征使得名词在非典型句法位置上的句法、语义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其他词类的句法、语义特征相接近,促使名词发生了功能游移。因此,名词的功能游移是名词非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6.
非范畴化与范畴化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是语言变化与创新的重要途径。非范畴化以现有的语言资源表达说、写者想要表达的特定的思想内容,突显了原有概念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试从隐喻的角度阐释语义的多义性现象、非范畴化的连续体性质以及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从而揭示隐喻机制在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7.
《远游》与屈原的其他作品相比,题旨相异,而其中“游”之范畴,是全诗的内核。结合屈原《远游》创作时的贬谪背景,从“游”之源起、途径、困境,以至旨归,来说明诗人的“游”论及其审美,阐述《远游》申述去、隐的身“游”并心“游”。  相似文献   
938.
近代白话文献中的句末語氣助詞"在裏"源自表方所意義的"在裏"。"在裏"从方所范畴演变到语气范畴,语法化路径是:句末处所结构>时态助词>语气助词,所关涉的意义跨越空间、时态、语气三大范畴,其方所意义、功能不断泛化与句法位置、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9.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关于推理者逻辑与信念研究表明:(1)推理者倾向于接受可信结论,拒绝不可信结论 (2)倾向于接受有效结论,拒绝无效结论 (3)信念与逻辑存在交互作用。心理学家们在进行研究的同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亦各有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40.
物理学的新发现使得唯能论和马赫主义怀疑恩格斯"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论点。列宁通过对他们的批判,确立科学的物质范畴,对运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由此,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和唯能论对"物质是运动着的东西"的误读,对马赫主义发挥了的唯能论进行了认识论上的总结。列宁还对运动范畴所包含的矛盾展开了分析,否定了芝诺由于发现运动中包含矛盾就否定运动的做法,肯定了黑格尔、恩格斯对芝诺的批判,剖析运动中包含着非间断性与点截性的对立,运动就是这种对立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列宁认为认识运动就是这对矛盾在认识领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