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794篇
科学研究   179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52篇
综合类   131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2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说牛     
众多探索古代文化。信仰的途径中,有一把既“显”且“隐”的钥匙──象征研究。象征( symbol),或作意象、隐语。显者,因象征有意透出深邃含义。隐者,因象征含蓄微妙,不及比喻、隐喻等手法容易明白那“谜底”。如果要解象征之谜,或需某种智慧。这种微妙难言的方式其实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民对上天充满敬畏,那么若与不可捉摸、至高超越的神明沟通,最佳方法莫过于透过象征。人类学者Geertz指出,宗教其实由有组织的象征网罗构成②。日积月累,这网罗的物象不论在生活或艺术上都沉淀为该民族文化的特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文明争论不休,看法不一,致使对中国宪法所蕴含的文明也存在诸多争议。将文明与文化的内涵区分开来,正确理解文明是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成就以及物质活动结果,突破西方文明框架对我国宪法文明内涵的局限是理解中国宪法文明的最好解决方案。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下的宪法理念和制度结合起来,对中国宪法文明进行深刻解析,可以发现中国宪法所表达的文明,不仅仅表现出西方文明描绘的普适性内容,而且融合了中华文明的自我特色,是二者相融合后升华的智慧结晶,并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鲁先生的超越论教育思想受人瞩目,但超越论背后的爱的教育思想却较少得到关注,实际上,超越的根基是爱.爱是先生教育思想之底色与追求,先生是纯粹的爱国者,建构了"爱国教育学";先生是仁者,建构了"仁爱教育学".在先生的思想里,人是超越性的存在,教育必须适应人之超越性,以自身的超越性引领人之超越性的实现.爱与超越是先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超越"一词在中国和西方思想交流史上、特别是儒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中是一个一直有着广泛争议的概念,但是,如果在最一般意义上理解"超越"一词,儒家思想的道德修养观念、"成圣"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践行贤明而超越自身局限,并最终达到一种至上和永生的境界.本文在辨析对"超越"概念的不同理解后,论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超越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18.
《庄子》中有八十余处关于“命”的用例,“命”具有多种含义与特征,其中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且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是庄子“命”论思想的基本思想逻辑,而作为其中枢纽与关键的是以“道”观“命”,亦即从受“命”主体向授“命”主体的视域变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己之精神超越。分析研究《庄子》的“命”论思想,有助于把握庄子哲学区别于一般前定论和宿命论思想的超越性理论特征。异己强制性与内在本己性、随机偶然性与客观普遍性、自然变易性与超越“不化”性、外在权威性与自在逍遥性、落于己“身”与落于己“心”是“安命”与“逍遥”的本质区别,将“安命”与“逍遥”进行对比,是把握庄子逍遥思想的重要进路,有助于凸显其逍遥观的诸多特质。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生活意义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基本涵义。自我超越的可能存在于人的两重化结构之中。引导人的自我超越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可能是什么"是教育要促使人永远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良心的召回是当代教育所面对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自由思想是存在主义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自由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当代教育应该从教育的眼前价值向未来价值进行超越。教育应该坚持实然价值与应然价值的统一,应该超越工具理性和知识理性的价值思维,做到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