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6416篇
科学研究   40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9篇
综合类   193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64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48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601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业务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进行专业细分;更新教学法;并注重构建新型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92.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第四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它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3.
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智  施亚玲 《江苏高教》2001,(1):102-103
本文在比较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内涵,就 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造 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4.
熊时春 《江西教育》2004,(22):26-26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和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做基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续发展的知识结构,可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的基础。如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尤其在一组例题或单元知识学完后,  相似文献   
995.
高科技的发展迥着图书馆,适应新形势是图书馆员当前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分析图书馆员的角度定位,探讨图书馆员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并对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主要阐述教者如何教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兴趣,才能尽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搞好知识衔接。  相似文献   
997.
本阐述了改革义务教育评价手段的必要性,同时就义务教育中数学教学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8.
理想的校长     
第一,理想的校长要有很强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在心理学中研究很多,在教育学中用的很少。大家都讲校长的能力,讲校长的知识结构,但是,很少有人讲校长的成就动机,讲校长的理想追求。实际上,作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管理一所学校,作为校长,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种激情,应该有一种创造的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我认为,这是最最重要的。宋代著名学问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没有大的志向不可能做出大事业来。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校长,胸怀能非常的宽广,志向能非常高远呢?我觉得在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999.
本从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多元素质结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一、“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功能1、“讨论法”教学可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表达欲望。皮亚杰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进入11—12岁称为“品德的公正”阶段。从这个年龄开始,他们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而在心理上,他们欢迎与之相适应的公正、平等的氛围。特别是处于现代文明中的青少年一代,对于获得人格尊重和表达独立意志更加强烈,一方面,他们对同龄人的集体有着格外的依赖和重视,感到在一种非权威的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愉快安全;另一方面,他们心底又十分渴望来自成人世界的赞赏和激励。“讨论法”满足了他们探索表达的欲望,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