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根据新出材料和时贤研究之新成果 ,从一般语法逻辑的角度说明新材料对《尚书》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运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对今文《尚书》的"弗"字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可以得出结论:"弗"所饰动词可以带宾语,"弗"可以与其他状语组合,能修饰形容词和名词;"弗"字句主语的地位不呈对立趋势等,其语法、语用功能与"不"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83.
胡花尼 《培训与研究》2007,24(4):54-55,62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谈话记录。本文主要讨论“和”在《尚书》中的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尚书》中体现的“和”文化进行初步的探讨,尝试对《尚书》中“和”文化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84.
卜艳 《兰台世界》2016,(1):158-160
魏源《书古微》对《尚书》真伪进行考辨,不仅承续阎若璩之说,辨东晋伪《古文尚书》,而且敢于质疑,进一步辨东汉马、郑《古文尚书》作伪,开创了《尚书》辨伪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85.
对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写作”这个名称,虽然是在现代才提出的新名词,但应用文这类文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早期的应用文,散见于《尚书》这部重要典籍。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除文学作品外,也包括了对古代应用文(主要是公牍文书)重要性的高度评价。可见,在占代,应用文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管理、军队事务、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承担着上传下达、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6.
杨尚书选官     
小算子 《初中生》2008,(12):31-31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术,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选拔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87.
今本《尚书》与石经本《尚书》之异文可分为五类,这些异文表现为借字与本字、古字与今字的不同;其中亦存在义近通用、异体换用和文字讹变的现象。这对于我们认识早期《尚书》写本的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异文也是校读今本《尚书》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88.
89.
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那么贵为天子.一统天下的帝王是否也钟情于诗.甚而以诗言志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些一统天下的帝王们无论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他们的诗作无不显示几多豪气、狂气、霸气;其境界耀然而升,夺人心目,非一般文人诗能望其项背;观其待如观其人,有“以无观有”之妙,从另一角度也使我们领略和窥透出他们能够雄定天下、功成大业的“形而上之道”。  相似文献   
90.
古时的九州     
宗其 《老年教育》2009,(12):49-49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中,就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豫、冀、兖、青、徐、扬、荆、梁、雍“九州”。“豫州”即今河南省,管辖范围在黄河与湖北的荆山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