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1篇
教育   654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考试周刊》2021,(32):9-10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本研究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学生道德素养,使得学生塑造成具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素养人才,以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以及服务社会所需的道德素养与技能。因此,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始终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将作为立德之本、家庭幸福和睦基石、社会公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孝道文化纳入德育教育之中,彰显农村小学开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加强农村小学孝道文化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2.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孝"是一个原发性、综合性的伦理范畴,它的发展历程与祖宗崇拜这一传统信仰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祖宗崇拜是儒家孝道伦理的源头,围绕祖宗崇拜而形成的祭祖礼是儒家孝道的最初存在形式;春秋时期伦理理性的觉醒使儒家孝道发展成具有道德精神的伦理规范,祖宗崇拜是儒家孝道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封建国家"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祖宗崇拜则是统治者在全民中推行忠孝教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涵化”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既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也有文化全球化浪潮下各媒介之间竞争的影响。时代召唤文化涵养,文化涵养赋能时代,作为大众传播主力军的电视理应担当起文化“询唤”的责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摈弃消费文化糟粕,从而实现对“受众文化认同”和“电视文化责任”的双向“询唤”,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604.
孝道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它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曾是统治者维护其家天下的专制统治的工具。作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工具的孝道和刑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孝道对中国古代的刑事立法、量刑和执行等方面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5.
丁美容 《科教文汇》2008,(19):231-231
表章奏疏是臣向帝王的上书,诸葛亮之《出师表》为其中上乘之作,可谓表中之英也。作者认为,志尽文畅为《出师表》之最大艺术特色,主题鲜明,感情强烈,行文通畅明白,诸葛亮辅刘兴汉之志在表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06.
本文从文字学和文学两方面,对孝道的形成进行了阐述以及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揭示了统治阶级利用孝道维护其统治基础,从而达到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7.
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的爱心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根本,而且是社会公德的根基。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孝,小可以帮助家庭保持和睦,大可以促使社会走向和谐。应该看到,随着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许多传统价值观正在日渐丧失,例如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孝道。据最近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30%左右的老人过着独居的生活,没有得到子女的赡养…  相似文献   
608.
陶渊明与慧远关系之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当时庐山高僧慧远之间的交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却颇有似是而非之处.渊明常去庐山游观,而东晋名士与名僧交游乃为时尚,故其与慧远交往当为情理中事.渊明人品高尚,慧远不入世俗,学识渊博,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使两人无法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609.
情感冲动激活了主体的激情和热情,引发了联想和想象,导致知觉变异,产生幻觉和错觉,物象由此变形为幻象.任何对象在主体情感的审美观照下上升为意中之象,都将形质尽变,具有鲜明的不可还原性,它反映了主体的感觉真实和情感真实,具有艺术的合理性.在艺术语言创造中,主体把客观之物变形为审美对象,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艺术手段,是艺术语言创造的必然要求,是主体情感对象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10.
本文阐述了中华孝道的丰富内涵,分辨中华孝道的精华和糟粕.在由血缘宗族向现代家庭转换的伦理境遇中,探索中华孝道应有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