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09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14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众女兴谣诼,高文见苦辛。哲王终未悟,浊世若为亲。九死三湘水,千秋一放臣。平生怀美政,何意作诗人。这首五律是前年偶读《离骚3》时作的。自从诗人节被规定下来之后,屈原之为诗人,在历史上又多了一个证件。年年今日,文艺界的善男信女又得忙着开会纪念,给一些从来不关心文艺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  相似文献   
62.
63.
屈原《渔父》所设置的"渔父"在后世不断增衍,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长廊。对于"渔父"现象的梳理从具性角度印证了屈原精神困境的深广性,有益于屈原《渔父》文本和屈骚精神的理解。屈原《渔父》对后世辞赋、散文等的检讨则显示了屈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深广影响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4.
屈原虽无主人身份却以主人自居,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除其与楚王同姓这一最根本的原因之外,这主要是由周代贵族诗人的影响、楚人的民族传统、屈氏家族的传统家风以及其自身的教养与经历所致。中国封建社会的士人虽然景仰屈原的为人、同情其不幸遭遇,但毕竟无保留地认同、效法者少,原因亦在于他们自居为帮忙者,缺乏“主人意识”。学者们对屈原言行———尤其是其死不去楚的解释之所以不能让人心服,关键是囿于屈原的身份之争而未虑及其虽无主人身份,却以主人自居、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之事实。屈原的“主人意识”虽不能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人翁精神”划等号,但无疑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极为难得、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5.
由于语境或变项的不同,询问方式的"怎么VO的"类句式会呈现出责否语义及感情倾向,且其感情色彩及语义内容不能从组构成分中推导出来。"怎么"的语义扩展为责否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而语境、语用等方面的因素为其产生提供了必然性。由于现代汉语方式问句对"怎么"近乎绝对的依赖性,该类句式不可能成为高度脱离语境的典型构式。  相似文献   
66.
从《楚辞》相关作品中可以看出屈原有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的产生主要源于楚人的文化传承。上世纪初相继有学者论及屈原道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关系,但是学术传承不明。梳理这段学术史,有助于把握屈原的道家思想,深化对其思想的认识,同时对于《楚辞》中一些是否为屈原作品的认识也有着积极的考辨意义。  相似文献   
67.
屈原至死不肯离开楚国,除了广为接受的精神因素之外,还有物质现实因素使他离不开楚国。屈原作为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在楚国享有较大政治权力,这是他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保障;屈原在楚国享有丰厚的经济权益,离开楚国意味着这一权益的丧失,而他又不愿出仕他国或直接从事生产,所以将失去生活来源;家族与政权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他还要考虑家族的利益。现实因素并不是主导,但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充实的屈原形象,则不得不考虑。  相似文献   
68.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其所创作的楚辞体作品中,作品的诞生均直接联系着当地的音乐,对楚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九歌》作品中,《九歌》以一组文辞优美、情致深婉的诗篇,糅合动人的传说、迷离的意境、优美的景色,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不同的神女爱情故事,并以祭祀歌舞为题材反应南楚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在民间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对屈原的音乐创作进行阐述,分析《九歌》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在教学过程中,有三个词语已经或正在被忽视和误解,笔者认为不可不细察。一是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影子"。因为"简单",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把它等同为现代汉语里"镜中、水面等反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之"影子"。甚至连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43页的"参考译文"也翻译道:"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  相似文献   
70.
通过屈原与苏格拉底生死观的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他们在各自人生的探寻和追索过程中的相似境遇:不被自己深爱的国家和民众理解和接受,反遭放逐和背弃,直至自杀。一方面关注先行者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共同处境,另一方面试图辨析屈原与苏格拉底在实现人生价值、践履道德理想的途径和方式的差别,凸显中西生死观的迥异。由于不同的价值观赋予死亡的意义有别,同样是慷慨赴死,他们的生命却迸发出不同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