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5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教育   134455篇
科学研究   17657篇
各国文化   121篇
体育   7824篇
综合类   4015篇
文化理论   545篇
信息传播   8879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1025篇
  2022年   1437篇
  2021年   1853篇
  2020年   2124篇
  2019年   2606篇
  2018年   1358篇
  2017年   2555篇
  2016年   3802篇
  2015年   5914篇
  2014年   13633篇
  2013年   12408篇
  2012年   13061篇
  2011年   14117篇
  2010年   11569篇
  2009年   10811篇
  2008年   13339篇
  2007年   9418篇
  2006年   6671篇
  2005年   7498篇
  2004年   8295篇
  2003年   8082篇
  2002年   7890篇
  2001年   5323篇
  2000年   4250篇
  1999年   1018篇
  1998年   720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7篇
  1957年   17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从线下走到线上,教育内容从表层疫情防控内化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凸显.立足后疫情背景结合SWOT分析法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即内容提供与智能表达、信息供给与启发教学、主体多元与协同育...  相似文献   
962.
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进阶,分割成层级分化分明的层级技术、层级内容、层级受众和层级关系,魔幻成层级化个体、层级化群体和层级化社会,组构为环环相扣层级交织互通款曲的层级化社会样态。透视层级传播视域下的数字化层级社会结构,解析随之而来的数字化层级传播关系变局,不仅有助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空间下的中国文化精准传播、精细传播和层级优选,而且有助于完善不同层级传播技术下内容形式的优化组合配送,在此基础上组建互补共赢的数字化层级传播社会关系,为弥补信息知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6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仰光河航道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仰光河航道的航道安全.将仰光河航道分成4个航段进行研究,考虑缅甸航运业的发展以及航道进出船舶的安全,对全部航道和每一段航道进行安全分析,基于航道情况、环境因素等,提出航道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该综合评判方法可以定量表示全部航道和每一段航道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967.
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现阶段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68.
陈靖怡 《科教导刊》2022,(22):11-13
高校生态教育已经开展几十年了,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重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能发挥不同生态教育实现方法的合力作用,所以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文章从高校生态教育现状、生态教育实现方法作用和形式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协调运用多种生态教育实现方法提升生态教育效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69.
现代语境下的影像具有怀旧、凸显身体、暴力血腥等多重特征,它同时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构成了低智性致幻、暴力性刺激、道德性毁灭等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有必要通过影视艺术和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法与途径,达成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970.
学界对于劳动幸福权理论主要存在两点异议:劳动幸福的客观性与权利性。劳动幸福权理论是从“自觉且自由”的劳动去理解幸福的,劳动幸福不是指主观的劳动幸福感,而是指最高层次的幸福——自觉且自由的劳动。经济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经济的社会形态决定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幸福与不幸福,又由于劳动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正义、行为正当的基础。因此,劳动的二重性必然要求劳动幸福成为一种权利,并且是最高的人权,实现劳动幸福权是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初始权利。劳动幸福权理论正是奠基于对幸福的自觉且自由和对劳动二重性的现实理解之上的。劳动幸福权理论具有价值与方法两种属性。其价值属性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体系,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了指南,而其方法属性为我们剖析社会问题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