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炳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3,(7):30-31
[定位 ]1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他精通音乐、绘画 ,从而使他的诗富有诗情画意。苏东坡说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学习本诗 ,着重探索、体味诗歌的极高的艺术境界。2 .此诗是第三册第三单元近体诗八首中的第一首 ,因此 ,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背诵、鉴赏近体诗的基本要领 ,为以后鉴赏近体诗提供帮助。[切入 ]1 .诗“言志” ,而要真正理解作品 ,必须首先了解作家 :王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他的诗作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2 .《山居秋暝》一诗美在哪里 ?竟境高在哪里 ?[探究 ]1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王维… 相似文献
52.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53.
十年前,我曾读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脍炙人口的诗作《山居秋暝》,感到这首诗赏心悦目,在艺术方面,具有多种美感。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匠心独运的结构美,以动衬静的手法美,流畅自然的音乐美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拜读它时,感到这首诗耐人寻味,在诗意方面蕴含着多种美感: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纯洁美好的社会美,心志高洁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54.
55.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多才多艺,能诗会画,妙通音律,二十一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因谏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来回到长安,得到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吏,吏部郎中等高职。由于张九龄罢相,他大概在四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的思想以四十岁为界,前期具有一定的政治热情,积极干预社会,对政治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批判,后期思想转向佛门,远离政治,“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诗歌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大自然的美,节奏协调,充满着诗情画意,有独特的艺术成就。与孟浩然同为唐代山… 相似文献
56.
唐君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
从济慈的《秋颂》(To Autumn)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两位大诗人在气质和诗情上颇多相通之处,而两首诗在色彩点染与动词运用方面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7.
所谓论说类文本,指的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主张、讲明事物特征和道理的文章。高考选作命题材料的论说文一般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也包括杂文、评论等。尽管文本篇幅较短,但学生在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上总出问题,得分并不理想。如何去提高学生论说类文本的阅读和备考能力呢?笔者认为,既然论说类文本从生活中来,那么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备考也要联系生活,走生活化之路。 相似文献
58.
<正>古诗词鉴赏题型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所以各校都将其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投入很大精力,考生积累大量专用术语和鉴赏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概念辨析不准确,导致丢掉该得的分数,影响高考诗歌鉴赏分数。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总结出学生在答题时经常使用的十二个高频鉴赏概念,加以区别,希望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提高该题型的得分率。1.区分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 相似文献
59.
谢灵运《撰征赋》和《山居赋》篇体长大,目前的注本很少,注释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两赋注释中的部分典故、史实进行了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60.
正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谈谈现当代诗歌欣赏要注意的两个问题。首先,把握现当代诗歌独特的语言形式,体悟其语言美。诗歌是文学艺术中最富美感的一种形式,它的组织材料——语言——本身就是极富美的特点的,欣赏诗歌首先便是诗歌语言美的欣赏。诗歌难懂,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于语言含义的难懂,诗歌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它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