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惊湖 《收藏》2007,(3):127-127
我曾祖父曾开一爿当铺。某日一和尚捧了一尊佛像来,要当50块大洋。我曾祖父感到好奇。信口说了一句:“只见和尚当袈裟,哪有和尚当菩萨?”和尚听后双手合掌道:“阿弥陀佛!和尚要钱经都卖,贫僧当佛不足怪。”拿了银元后扬长而去,一直未曾来赎。我家因此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2.
邵颖 《收藏》2012,(20):84-85
佛像因其无尽意的境界、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制作,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在拍卖市场中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成为收藏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匹"黑马"。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火焰背光坐像更是拍出了1.23亿港元的天价,令人赞叹。佛像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高古佛像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称汉传佛像。经过三次大的灭佛运动,所以已经十分少见。常见的是明清佛像,也就是藏传佛像了,现阶段,汉藏结合的佛像成为新宠,主要原因是自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在中国的融合之后,所制  相似文献   
23.
邵颖 《收藏》2012,(12):184-185
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迦牟尼佛、无量寿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庄严、亲切、宁静、慈祥。众多艺术品门类里,也唯独有收藏佛像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清”。  相似文献   
24.
余榴梁 《收藏界》2012,(2):70-71
此钱是我国唯一一种由皇帝亲自策划、亲笔御书,并铸有两尊佛像的贵金属钱币。正因为被定为"唯一",所以实物一经发现,当即轰动全国。1988年春,山西五台山演教寺大修时,民工在塔基下首次发掘出1340枚"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  相似文献   
25.
榉树     
冯倩 《教学随笔》2013,(11):17-18,27
<正>①在日本,榉木是身价最高的木材,被视作装饰木材中的珍品,常用于雕刻佛像或做佛龛,以及神宫的柱材。②20世纪80年代,一位日本木材商人看中了云南广南县深山中的一株榉木巨树,向村民提出愿出10万元人民币购买此  相似文献   
26.
戴逵是我国东晋时期一位极有天分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从目前见诸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他虽然博学多才,但是一生都不曾出仕,而只是闭关隐居,过着与荣华富贵无关的生活。  相似文献   
27.
四川崖墓从两汉之际开始出现,盛于东汉一朝,至汉末三国时期迅速衰落。汉末三国时期崖墓既是当时政治变动、文化交流、墓制革新的历史再现,也成为了巴蜀文化和汉文化冲突融合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28.
视角     
雷霞 《当代职校生》2006,(10):40-40
我不信佛,但也去过不少寺院。在我眼里,泥塑木雕的佛像并不具有无边的法力,只是精美的艺术品而已。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我站着看佛像的缘故;要是跪着看,感觉就会不一样。后来我试了一下:当双膝着地,视角倏然下移之后,感觉真的完全不同了。佛像显得高大威严,而自己则渺小得很。  相似文献   
29.
乐山崖墓佛像问题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难解之谜。通过对乐山崖墓佛像发现和研究情况的回顾分析,佛教传入乐山的线路问题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乐山地区则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30.
李贽(公元1527—1602),号卓吾。李贽祖上原籍河南汝宁府固始县,元末迁居泉州。泉州是一个宗教众多的地区,影响到李贽先祖的思想信仰也比较复杂。其始祖林闾和泉州的伊斯兰教徒关系很好,始祖母却给号称闽南佛国的开元寺塑造了一尊佛像。二世祖林孥“受戒于清净寺教门”。而他的胞弟林端却“敦诗习礼,绰有儒风,养心静素,乐意弦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