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081篇
科学研究   74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62.
项扬舫 《文教资料》2006,(16):169-17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既要摆脱“全盘授予”的“满堂灌”,又要摒弃“放任自流”的“满堂转”。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手段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点拨”机制的运行是探索课堂优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3.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强调说。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因此,古诗词阅读应该得到我们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从目前的许多课堂教学来看,古诗词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重视程度远不能与“诗的国度”之名相称;二是急功近利,只为应试不为素质,表现为重应试技巧的传授和题型训练的讲解。而轻文化底蕴的开掘和主体亲历的感悟,与“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昧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64.
构造法,即通过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特性分析,采用构造辅助元素的手段,架起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获取问题解答途径的一种数学方法.解题过程中,如能发现试题本身的特点,恰当引入构造法,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高考试题对构造法解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5.
成功的解题,往往体现在:寻找规律,应用规律.而规律性的解题研究,常可以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规律开始.  相似文献   
66.
67.
教学中的点拨是一种诱导式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提示和指点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点拨,有利于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改革原则,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点拨的作用、应用原则及其方法上谈一下运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68.
小编寄语     
《海外英语》2011,(9):1-1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从本期开始,文章不再按照ABCD的等级来排,而是分成听、说、读、写等几大版块。方便大家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另外,文章后面还添加了文化点拨和精句理解等扩充知识,扫除你的阅读障碍。下面就来看看本期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相似文献   
69.
张志公先生说过:授课时数过多不仅没有用,相反,在不良的语言环境中,课堂讲得越多越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最好是合适的点拨。结合平时的教学,笔者认为,点拨主要有适时点拨、适量点拨、适度点拨。一.适时点拨学习之前,合适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文言文《为学》前,我是这样进行点拨的: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过困难,有了困难  相似文献   
70.
孙一玲 《甘肃教育》2011,(24):84-8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教方法,巧引导,让学生真正敢问、善问,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积极自主地学习思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