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文章用大量的资料论证了圣的原型是远古之祝。祝藉气与神相通,这就是“虚静”、“心斋”的由来。圣最显著的品格是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人生关怀,圣是道的体现者,由此确立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特征。在远古时期,圣被认为具有极大的超自然力量,至今“圣”仍有“智慧”之义。随着“圣”的逐步道德化,圣最终被作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理想。  相似文献   
72.
“真”是《庄子》的重要概念,此字在《庄子》中出现了六十六次,其本意是“仙”。原始宗教和筮之术是楚文化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道”与“术”有着历史性的渊源,庄子的“真”有着先天性的社会思想沃土、阶级时代印记和个人性格写照。庄子根据自己的理论虚构出来的“真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怀人间情仇,齐物我,等生死,是庄子心中的理想偶像,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73.
福建闾山教与湖南梅山教,都属于我国南系统的支派,只是由于不同地域条件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在两地呈现其文化形态的差异性,其中不仅有共同的信仰人物、教法,并且也有相互的交流,其中内蕴值得探讨。根据两地田野调查资料,对福建闾山教中的张五郎现象和湘、川之梅山教与张五郎信仰及衍变现象进行比较,并就闾山教与梅山教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4.
袖舞之来源与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衣袖与袖舞的关系,通过原始遗址、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秦汉时期典籍及考古例证,对各个时期的袖舞与衣袖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试图阐释人类服装在何时起产生了衣袖?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袖与舞的联姻?袖作为舞具,其发生、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5.
生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而,我们无论从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土家族文化中的生育信仰,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它对整个土家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网游推荐     
No.1《魔兽世界:妖王之怒》,No.2《永恒之塔》  相似文献   
77.
韩少功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在他理性的王国里,有一个以楚文化为根基,以楚湘农村为据点,以民间传说和个人想象为依托建构起来的神秘世界。在神秘的背后,流露出作者对人性丧失、精神枯萎的警惕,隐匿着反思现代性、探讨生命价值的真意。  相似文献   
78.
“三教合流”是鲁迅对中国鬼神文化的本质特性及盛行根源的深刻总结;“三教合流”源于“诸教同源”,其源在“”,这是中国鬼神文化信仰的根柢。“三教合流”与国民劣根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泛神信仰为特征的“”文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鲁迅通过这一批判,全面、深入而彻底地清理了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鬼神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铺平了道路,也为我们在新时代回归正道,重拾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优秀遗产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79.
“庄稼其”乐舞是土族纳顿仪式中“面具舞”(傩戏)环节中的第一场,通过歌舞演的表演形式揭示青海民和三川地区土族仪式乐舞中“礼”“”文化的互融现象。以土族“庄稼其”乐舞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仪式乐舞中“礼”“”文化的“异源同流”并交织产生出“礼”“”文化的多层叙事,不仅可以探索乐舞中“象”与“意”的美学观照,而且揭示了青海区域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和合文化思想。特别是“庄稼其”乐舞中表现的“序”与“和”,“同与合”的文化叙事,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秩序观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