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1441篇
科学研究   263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89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4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6世纪初,希瓦汗国建立后很快与俄罗斯帝国产生了关系。从16-17世纪,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从18-19世纪,除了贸易之外,俄国逐步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对希瓦汗国发动侵略。19世纪下半叶,希瓦汗国最终成为俄国的附属国。  相似文献   
142.
教育规模的增长,即被称为教育扩张。教育扩张涉及不同教育阶段的扩张进度、同一阶段内部各种教育类型的机会分配、扩张的范围和程度、扩张的动机等各个方面。如何扩张以及扩张策略对教育不平等的作用微妙而复杂。  相似文献   
143.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与官方发布统计资料进行匹配,从最大化维持不平等(MMI)的理论假设出发,本研究探讨了1949年以来中国居民教育获得不平等的影响因素.为了避免量化分析的结论在理论阐释上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没有使用年代划分的方法设置社会或制度层面的间接指标,而使用统计资料中的直接指标来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扩张、生育率的下降和家庭规模的缩小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教育获得的性别和城乡间的不平等造成了削弱;但教育获得的阶层不平等并没有受到社会政策制度或家庭规模的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仍然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4.
中国形象在西方世界由来已久,18世纪以来中国无疑被定义为黑暗、腐朽、没落的象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展开,中国形象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世界舞台。重新构建中国形象日益成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义不容辞的使命,而进一步研究近代西方对中国形象的丑化、恶化,细致梳理近代西方的中国形象建构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OECD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低质量就业日渐增多、收入分配调节弱化。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对个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接受高等教育可能预示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质量、更高的收入水平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导致了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化。社会上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成为驱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6.
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关注教育扩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既有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扩张上,然而由于高教扩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这些研究的结果并不能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现有文献对我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普遍偏低,与对世界其他同等教育发展水平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基础教育扩张"政策作为工具变量,分析了1948—1965年间出生的农村户籍人口在不同生命节点的教育收益率,以此研究农村的教育收益率和教育扩张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住户收入数据库1995、2002和2007年农村数据的分析发现:1953—1961年出生人群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950年出生人群高出1.5年,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快于男性。受影响最大的1960年出生组的高中教育参与率达到13.8%,而1951年出生组的高中教育参与率仅为2.8%。虽然文革期间的教育扩张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但从之后的收益表现而言,即便控制了无法观察的能力影响,农村家庭平均收入回报率和非农务工收入回报率依然很高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暗含着教育扩张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以1995年数据为例,控制时间和其他可观测变量后教育扩张使得1953-1961年出生群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了1.1年,这意味着教育扩张使得该群体家庭年平均收入增加了12.4%,非农收入增加了15.5%。从长期来看,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助于缓解代际收入差距,是较为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7.
德意志帝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延续自德意志关税同盟时期,完整的国家财税体系为帝国政府财政和各邦财政分割。分税制下的帝国政府财政不仅收入有限,还要独自承担庞大的军费开销。因此以帝国政府财政为参考的军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列强,造成德国财政分配失衡的假象。事实上,德国实际的军费比例和数额均没有超过其他列强。不仅如此,帝国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并通过不断优化的财政体制,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使社会保障、基本建设和帝国行政管理等非军事支出的比重上升。德国大规模造舰计划和海外殖民行动没有改变上述事实。  相似文献   
148.
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的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文化”等层面论证了日本对于中国的优越性,形成了独具特性的“日本优越论”。考察东亚史,这一优越论的形成,既有元日战争、明清鼎革之事的影响,又与江户学者对中国思想的认同、接受、质疑和批判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日本优越论”的深入发展,国学派学者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优越论取向,却把“日本优越论”引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凸显出这一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9.
通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的变化对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影响,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以来,由于高等教育扩张而引致的高层次人力资本的增加对第三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在拐点之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的增加对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的作用相对较弱,在拐点之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的增加对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50.
《软科学》2014,(10):11-17
基于网络结构和优先连接模型,构建了集群网络扩张中的知识扩散、集群创新模型,并经数值模拟发现:集群网络结构随着转移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转移因子δ∈[0.3,0.9]时基本保持稳定;集群的效率与集群的集聚程度正相关;在集群形成中期培育领军企业能有效影响集群的网络结构和收益。研究证明,提高知识溢出效率、优化集群网络结构、适时培育领军企业是提高产业集群平均收益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