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770篇
科学研究   9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插入句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外加状语,对所在句子的内容评价的作用,会话中的插入句可以调控话语信息,拉近说者、听者之间的距离,增强话语的明示程度,在实际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把性状小句分为自足的性状小句和成活的性状小句,分别考察了自足的性状小句中的程序范畴和成活的性状小句成活的方式,并探讨了两种类型小句在使用上的差异。文章末尾有一个余论。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翻译实例,提出句转成分、句子转换及对特殊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等,以期解决英语中作为修饰语的定语从句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浅谈被字句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 ,也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本文试从被字句与被动句 ,被与叫、让、给 ,被字句的谓语动词 ,被字句的宾语和被、把同现的句子等方面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5.
近体诗一句之内的语词自成对仗谓之当句对。构成当句对的语词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为主,两个语词经常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中心语,意义上的差别用修饰或限制性成分来体现。为了对仗的需要,经常采用仿词的修辞方式造一个词与之形成对仗。当句对不仅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还可以增加情趣。  相似文献   
106.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差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八种类型:XA焉、XA於Y、XA于Y、XA乎Y、XA如Y、XA似Y、X比YA、X比似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七种类型:X无以A于Y、X未必A于Y、X非A乎Y、X不比YA、X不如YA、X不似Y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比YA”型句式最终成为汉语差比类形比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7.
《学周刊C版》2016,(20):226-227
高考文言文的翻译对于大多数高考学子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的特点,重视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有针对性地做好平时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8.
根据比较的目的,安陆方言的比较句分为示差比较和显同比较.示差比较包括不及比较、胜过比较和递进比较.显同比较包括精确比较和模糊比较.最后总结了安陆方言比较句的构成条件,并指明安陆方言里不带"比"的比较句使用频率高一些.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借助CLEC和FLOB这两个语料库和Antconc索引软件,通过所得数据,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it分裂句的习得状况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作了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恰好验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分裂句使用的总量上远远低于英语本族者,并倾向于大量使用that作为嵌入句的引导词,分裂句的强调成分主要为名词短语和限定分句这一结论,并试用二语习得中的迁移和标记性理论简要解释该结论.  相似文献   
110.
一、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一)扣住语境,品味语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语言的一大原则。品味语言的表现技巧,必须抓住语言环境。难道齐国没有人吗?这句话是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时说的。品味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不要凭空想象,要根据前后来思考,引导学生扣住瞅了一眼和冷笑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