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875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61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8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月1日,山东省及济南市新闻界、学术界以及来自街道居委会的基层群众代表聚集一堂,总结齐鲁晚报开展“五个一”活动的经验,专题研讨“张刚现象”,并就这种现象的良好效应达成共识:成功记者的要诀就是深入生活,到基层去,到百姓中去,到社区去触摸社会的脉搏,不能处在社会的边缘做记者。  相似文献   
22.
23.
副刊附着在新闻纸上,办好副刊可以为新闻纸增色,增强报纸的文化品位和对受众的黏性。2019年1月12日,《泰州晚报》推出以泰州地标“坡子街”命名的副刊,以其精准的平民定位、务实非虚构的文风、温暖的人文关怀,深受读者喜爱。本文以“坡子街”副刊为例,分析其办刊特色、创新举措和运营方式,探索新时期地市报办好副刊路径,供广大报人参考。  相似文献   
24.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因为记者能不避艰险、不惧权贵、不贪图金钱,用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社会称之为"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25.
刘丹  刘谦 《青年记者》2008,(10):61-62
在2008年的两会报道中,有一批平民视角下的“另类图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3月11日,《南方日报》在头版重点位置上,用大篇幅版面刊载了即将卸任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仰天长笑的新闻照片(图1)。这张图片得到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肯定,认为“报纸敢这样发这种照片,是解放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26.
在我的记者生涯里,从一名农民业余通讯员到主任记者、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都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新闻三十年·遣忆与思考"征文勾起了我的怀旧情结,情不自禁地做了个盘点,有些感悟,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7.
作为一名记者,长江韬奋奖是至高的荣誉,当得知自己获得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奖时,激动之余,内心又忐忑不安,感到自己做出的成绩远没有达到获得这项荣誉的程度,这一荣誉实在不应该是我一个人享有,它属于集体,属于团队.在我不长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十分幸运能够和一批有着很高专业素养、热情、睿智和敬业的高原新闻人一起共事,他们中有我的父亲、我的前辈、领导和同事,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我才得以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8.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前不久上海电视节上发布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报告2007-2008》,报告中被捧为精华解读或曰十大发现的第六条是这样说的:"其六,关注受众需求,强化平民视角,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29.
都市类报纸要做到贴近读者,舆论监督报道是一项特别需要用心经营的项目,而民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是这类报道的切合点,也是报道成功的突破口.因为,包含民生内容的新闻,以本土化市民生活状态作为报道对象,以平民意识进行舆论监督,符合新闻贴近性原理,更易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30.
中国服饰纹样的发展宛如一条星河,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绘出了服饰的华彩,也奏出了文化的乐章。服饰图案纹样的发展,其带有的文化气质深邃久远,其中的情和意更具有典型的中国情结。我国的儒、道、法、墨等诸家,对服饰均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而这无疑影响了中国服饰的文化形象和民族风格。并且广泛存在于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