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86篇
科学研究   195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185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4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世学派试图通过提倡“经世之学”来挽救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或寻找社会发展的新的出路。他们揭露黑暗、评击时政、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关心国计民生,要求改革。相对当时清朝官方提倡的“宋学”和“汉学”,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他们立足现实,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开近代学术之风气,对后来的洋务思潮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发轫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2.
魏晋“自然”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亮丽的一颗流星,是魏晋玄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魏晋玄学士重“自然”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个体生命本色的“人性自然”论;二是对情欲的探讨及肯定。  相似文献   
93.
历来学界研读庄子或者陶渊明,大都只从庄、陶的思想与艺术给人纯朴、淡雅之自然美的角度大加赞赏,而在生活中有所挫折和失意的人,也往往把庄、陶当精神麻醉剂,以至让人生在虚幻无为的境界中,沉睡一生。该文力图从庄、陶二人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及思想价值中找出其悲情的元素,从而告诫人们,庄、陶可供欣赏、赞叹,但不可被他俩领走了灵魂。  相似文献   
94.
庄子讲的"命"似乎是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庄子的哲学是以个人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庄子讲"命"更加关注的是个人在遭受"人之所不得与"之"命"时,如何去看待与处理人之与天、心与外物的关系,在当时"无道"的世间如何全生与保持心灵的平和安详与自在;庄子的安命观并不悲观,它洞察了人心与外物的另一种关系,在人生不得已时,它启发了人们选择另外一种能让人生的宽度变得更广阔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95.
王荣生博士在他的《语科课程论基础》里,呼吁语教育研究的学派发展。我以为,以一定的历史继承关系为线索,以相同的社会化和教育条件为前提,以一定范围内已经形成的某些相关性为基础,以共同的目标为动力,形成以地域为标志的语教育研究学派,是有必要和可能的。从这个认识出发,我提议,开创语教育研究的浙江学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6.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97.
本刊自上期推出“《超级女声》现象研究”栏目以来,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刊陆续收到不少对“超女”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章。为继续推进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和探讨,感谢众多读者对本刊的支持和厚爱,现再刊出一组文章,从《超级女声》所体现的时代性、经典文本分析、成功要素的心理学解读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投稿,积极推进对《超级女声》现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和《闲情赋》三篇辞赋来探讨和理解陶渊明退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时诗人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陶渊明是作为一个深具儒者心怀的隐士而存在。相对比较而言,陶渊明不似庄子,而近于屈原;不似屈原,而归于一介儒者。  相似文献   
99.
100.
老子、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之一。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的人文修养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有利于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