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43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39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8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庄子和卢梭都是自然教育的大师,他们的自然教育观分别代表着中西方自然教育的高峰。二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的自然教育观在许多方面有相吻合之处,当然,他们的自然教育观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有差别的。对二人的自然教育观进行比较,地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教育、利用自然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直都觉得诗歌于我是需要仰望的境界,长短的句子,动听的韵律,在诗人的笔下经过排列组合便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语言花朵.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品读经典的热潮。在我的主要记忆里,先有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后有易中天的《品三国》,再有于丹的《论语》、《庄子》"心得",前后呼应,红极一时,不仅"火"了,简直"疯"了。"跟风"和"模仿"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面对诸多因品读经典而一夜走红的案例,大大小小的刘心武、易中天和于丹们纷纷披挂上阵,或在央视开讲,或在各地走穴;  相似文献   
15.
止庵 《编辑之友》2008,(2):62-63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每天登段原文,再加一番批判。我对批判不大感兴趣,倒觉得“子日”的内容挺有意思。以后向朋友借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了《论语》的全文。“文革”结束后,报上登出拨乱反正的文章,有一篇题目忘记了,引用很多孔子的话,令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之懂得孔子,乃自此始。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于丹等在央视《百家讲坛》做客开讲,“品三国”,解读汉代人物、《论语》和《庄子》等古代经典,因观点的标新立异、语言的通俗流行以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明星学者”,从普通的教授变成“超级教授”,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易中天于丹”现象。观众中有坚定的拥趸者,也有表示不屑和质疑的,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反映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品”、“解读”、“心得”就是一种解释,本文试从解释学角度来分析“易中天于丹”现象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反响,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在窝里吃老鼠的猫头鹰对夜莺说:"不要在你那棵荫凉的树上唱歌了,到我洞里来让我吃掉你."夜莺回答说:"我生来就是为了在这里唱歌并嘲笑你的." 郑筱萸与药商们本应该是夜莺与猫头鹰的关系,可是,郑筱萸终究没有抵挡住猫头鹰的诱惑,抛弃了"唱歌并嘲笑"的职责,投进了猫头鹰那无底深渊.  相似文献   
18.
周克庸教授的小说《失落了桅灯的塔里木》通过回忆一名高干子弟在文革期间流离失所的遭遇,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大眩晕,以及那个时代条件下人们心理的蜕化过程。作品在深入刻画时代的荒诞感和人身上残忍的动物性的同时,讴歌了人性中的美与善,向读者昭示了这样一种坚定信念:不管身处怎样的漩涡和迷雾之中,只要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便能走出困境,找到光明。  相似文献   
19.
20.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