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58篇
科学研究   79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40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1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庄子在其代表作《庄子》中讲述生命的重要,对人的生命关怀表现为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主张超然物外、精神自由的幸福哲学。庄子用虚静的智慧解读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与本真,脱离一切外在的、世俗的羁绊和束缚,消除与世间万物的纠纷与矛盾,实现内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种超越时空的"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82.
王小波有一部分小说设定的时间是在未来社会,这些故事可以看作是"反面乌托邦"式的寓言。小说塑造了一群挣扎于模式化环境权力之中、且已经被扭曲与被规训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对受困于权力主体的生存状态的展示表达了对此种人生境遇摆脱的渴望,由此也传达出了王小波对真正知识分子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283.
柠檬不说话     
正曾经有一个很悲伤的人写了一首很棒的歌,他说:"上帝如果给我一个柠檬,我就用它做一杯果汁。"我很欣赏这样的话,就拿来当作《圣经》朗诵着。我接下了上帝的柠檬,做了一杯果汁。上帝乐了,从此之后时不时地送柠檬给我。后来我开始研究果汁的做法,看着别人的柠檬,也能领会那些酸楚。上帝又送了一个柠檬来,他好像坚信我能再榨出一杯果汁。可是,上帝你上瘾了,下次请给我水蜜桃吧!我每次都被柠檬酸得掉很多眼泪,  相似文献   
284.
“德清模式”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科研生产联合体,创造了“产学研”结合的新方式,不仅使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还推动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共同发展。可以说,“德清模式”的成功实践,是浙江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8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把握故事内容,能讲述故事主要情节。(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初步学习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86.
庄子的境界     
在教育中运用技术,怎样才算是最高境界?有人说,“教育中技术运用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就仿佛黑板、粉笔,当我们使用它们的时候,是那么顺其自然,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一个事物的最高境界可能很难达到,但却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只有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最高境界”的时候,我们的奋斗才不会迷茫。  相似文献   
287.
吴鸽 《师道》2014,(9):32-33
这一次教学《伊索寓言》,初读文本,没多大感觉。 伊索,"寓言之祖",一个奴隶,却知识渊博,聪颖过人,重获自由后,开始环游世界,为人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于是留下了《伊索寓言》——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显然,这个人,和这部作品都是经典。  相似文献   
288.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追问庄子本身的美学性;其三,对那些作为美学的参照物也应回到本身;其四,面对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审美现象。划界从整体上主要有:“美学史”与“美学创造”;文本原意与文本意义;审美价值与其它价值。  相似文献   
289.
将中国古代诸子视做理论体系严谨的哲学家是学界的一种趋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某种已经被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方式。以《庄子·应帝王》里列子、季咸和壶子的故事为例,透过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可以发现作者似乎在倡导一种“不教之教”---学生在老师的“不教”之中得以学习。吊诡的是,虽然作者没有提出这种教法是一种替代性的教学模式,但老师的无所用和不情愿仍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90.
庄子有"入其俗,从其俗"、"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一面,其要旨是和光同尘或与世逶迤,隐含着某种平等意识和容众心理,践行时有多种用途。其反俗表现在思维取径、生存取法、价值取则、文化取择和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入俗主要是一种生存方式,其要旨是与世俗相处而不丧失独立人格,"外化而内不化";反俗虽然可表现为行为,但更多的是思想、精神、态度、情感方面的与俗相反。反俗的意义在于对世俗的已成之见、对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存的文化体系、价值系统加以反省、反思和反观,并借机提出个人理想,为当时与后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