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33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我在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尝试着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悟、多说,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以前我不太喜欢教写景的文章,总觉得写景的文章不如故事性的文章更能让孩子们感兴  相似文献   
202.
庄华涛 《今日教育》2012,(11):48-48
暑期,与同在教育战线的笔友相约去了一次庐山。这次笔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庐山的风景,更有那种教育者对教育的痴迷。  相似文献   
203.
说到江西旅游,大家马上会想到江西庐山、三清山、婺源,还有鄱阳湖、滕王阁,也会想到2011年在央视荧屏上持续播出的"江西风景独好"的宣传片。新的一年里,江西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片——旅游收入"千亿俱乐部"的一员。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江西旅游业"百花齐放"2005年,江西旅游接待总人数刚刚突破5000万,  相似文献   
204.
草堂记     
[唐]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相似文献   
205.
雷杰能 《江西教育》2012,(Z1):23-24
坐落在世界名山庐山北麓的庐山区二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08年9月,庐山区中学一分为二,初中部剥离出来,与原庐山区二中合并,组建新庐山区二中。短短的三年时间,庐山区二中成功地实现了"撑竿跳高":学校先后荣获了九江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九江市中小学  相似文献   
206.
邓皓 《初中生之友》2012,(28):38-39
那日和友人一块去庐山游玩。庐山有一景点名日三叠泉,是庐山胜景之一。当地人有言: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可见是极有看头了。几个人结伴由导游领着从五老峰下来,那导游先生坐在一凉亭处便不肯走了,说:"去三叠泉来回14华里,只有一条山道可走。想看三  相似文献   
207.
研究了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中“来”的多种用法,分析了“来”用作动词、助词、语气词的不同语法特点。特别指出一些人们熟悉的词语在《庐山远公话》一书中被赋予了新义,丰富了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8.
在对庐山地质演变,山顶土壤和几处典型地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猜想,庐山地貌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水成地貌,第四纪既水冰川也无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9.
唐五代时期,庐山作为隐逸的渊薮吸引着文人墨客来此结庐遁隐。其浓厚的宗教氛围及多元文化的交融,深深地影响到文人的信仰与诗文创作。南唐白鹿洞建国学后,士子来此肄业,庐山即成了诗文活动中心。此外,晚唐庐山诗僧奉贾岛为宗,诗风清僻冷隽,其流风所及,直至宋初晚唐体诗人。庐山艺文繁复,究其原因,在于江州隐逸文化的影响及中晚唐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而地处水路之会,交通便捷也成了其“终南捷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10.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在这些变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的别字、异,这些别字、异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学中的别字异和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一,对于研究唐五代方音的人来说,是一篇颇具参和指导价值的章。本受此启发,乃对《庐山远公话》这一篇变中的别字、异作了详尽研讨,从语音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唐五代时期的部分语音现象作了一个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