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4篇
  免费   11篇
教育   19280篇
科学研究   362篇
各国文化   331篇
体育   246篇
综合类   555篇
文化理论   159篇
信息传播   62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1469篇
  2013年   1319篇
  2012年   1563篇
  2011年   2174篇
  2010年   1853篇
  2009年   1754篇
  2008年   1790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965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古诗词当之无愧应该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所以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特别是高年级,对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让我闭上眼睛 我请风儿 帮我寻找 寻找那棵香蒿 绿绿的  相似文献   
143.
秋天望月     
闲云 《青少年日记》2011,(11):17-17
秋天 可以把一种色彩描绘到极致 一片片金黄 让秋流露出成熟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4.
杨海云 《甘肃教育》2011,(15):58-58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杜甫,在唐朝是诗人第一,在古代所有诗人中也是第一。"杜诗作为唐诗殿堂里的一朵奇葩,无论是沉郁顿挫之作,还是萧散自然之笔,都系念着国家的安危,同情着生民的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三十五岁时他抱着"致君尧舜上,  相似文献   
145.
诗歌是我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教会学生如何去诵读诗、品味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6.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因势利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呢?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的角色转换。在教学中,我总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营造生成性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7.
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中,都有对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与能力,教师的教法引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48.
《考试周刊》2018,(55):102-103
近期,班级刮起了一阵朗读中文诗歌之风。学生们通过"为你读诗"这个软件,积极地利用周末时间在家录制,并且将他们的作品发在微信平台上,得到了许多点赞。同时,语文老师不停地在我面前"炫耀"其弟子们的得意作品,学生们快乐地学习语文的氛围也越来越浓烈,这些举动着实让同为语言教师的我着急不已。  相似文献   
149.
赵飞 《江汉学术》2011,(6):19-23
张枣的诗歌写作具有语言本体论向度,但这一写作向度的反思背景是"言志合一"。作为过程的诗歌言说在本体上已追问、构造、关联着生命,诗意的涵容过程便也是语言的展开过程。张枣深刻体悟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写作中把握、立足于"言志合一"关系,由此他的诗歌既有语言的精纯唯美,又摆脱了踩语言高跷的危险。同时,他承续到传统...  相似文献   
150.
吴欣 《华章》2011,(29)
1902年,年轻的鲁迅东渡日本留学,所闻所见,使他愈加痛心于积弱多病的祖国.这首《自题小像》写于留学的翌年.当时,鲁迅毅然剪去了被认为是民族压迫象征的辫子,并写下这首凝聚着他雄心抱负的诗篇.这首诗有数个译本,摘取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译本加以推敲分析,对弘扬鲁迅文化,总结格律诗歌翻译的成败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