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汉末建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建安风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本文拟对建安时期的文学嬗变作一宏观考察,从建安文学创作主体,创作形式,创作风格,创作精神的角度分析建安文学的特点,试图再现建安文学发展的部分风貌。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文论史上 ,曹丕第一个用哲学概念中的“气”探索文学现象和评价作家作品 ,阐述了“文气说”。关于“文气说” ,历来有争议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它 ,现从哲学与文学来源、深刻内涵、艺术渊源和美学意蕴等方面对“文气说”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3.
中国诗歌史上,作为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而成为令人难忘的时代。对于建安风骨的大力提倡,首先有梁代优秀批评家钟嵘的《诗品》,之后就是陈子昂了,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相似文献   
34.
建安风骨是一代文学之标志,曹操更是其中的代表,他由动乱离变的社会现实反映为沉毅悲壮的诗风,继续发展为昂扬激越慷慨而歌的内在情感,再到文人意识的独立,曹诗的特点对"建安风骨"内在气质的形成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5.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相似文献   
36.
王静 《学周刊C版》2010,(10):205-20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礼记》中记载的一首祭祀歌谣到《诗经》《楚辞》,从“建安风骨”到“太康诗风”,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  相似文献   
37.
陈琳、阮王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以散文见长,其“章表书记”享誉当时;诗歌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体现出了建安诗歌的特点;他们擅长小赋,为小赋进一步繁荣也作出了贡献。虽然两人文学成就相当,作品也都呈现出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但由于个体气质及人生态度的差异,两人的风格特色还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38.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和美学走向自觉,文学作品注重自我感情和个体意识的表达和抒发,而"悲"也在这一时期成为文学创作和评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本文将从创作和评论两方面阐释魏晋文学中"悲"的精神,继而分析其根源。  相似文献   
39.
刘肇立 《考试周刊》2014,(33):137-137
<正>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段话包含着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与同仁交流。一、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阶级分析,学会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考察历史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40.
融合南北两长,重铸审美理想,为六朝文学向盛唐文学转变的一大关键。历史上正式提出这一主张的,是魏征、李延寿等唐初史臣。但刘勰以理论家特有的敏锐,意识到南北不同文风的客观存在,及融合二者创造一种新的美学理想的必要。除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风骨》篇外,《文心雕龙》其他篇章中也留下了类似的思考痕迹。将其一一剖析,分别联缀,即能清楚地勾勒出刘勰这一思想的整体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