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2篇
教育   43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坛上最为活跃、最有创作实绩的是被称为“谴责小说”的一批职业文人的创作。他们之从事小说创作自然有受到梁启超“小说革命”的启发、影响的一面,但是他们并非是政治家所期许的那种专心于以小说为工具来教化民众的“启蒙者”。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们属于一种“开明的保守派”,“开明”表现为他们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保守”则主要体现为以“传统”批判“时代”。  相似文献   
72.
行政三联制是1940年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党政当局推行的一项重大的行政革新措施,蒋介石推行行政三联制的原因是:一方面为了革除行政积弊,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一个高效有能的政府,以实现抗战建国的使命,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政以及实现个人集权独裁的愿望。  相似文献   
73.
提起卢梭,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他的政治哲学著作《社会契约论》和自传《忏悔录》,而给他带来无尽苦难的教育思想录《爱弥儿》却鲜为人知。这部借他设想的学生爱弥儿的学习经历而抒发其教育思想的著作,也是他冲破封建专制与神学桎梏的战斗檄文,是他唤醒人性的启蒙思想的激越心声。至今,透过这部奇特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一位命运多舛的智者与仁者对人类、对儿童、对生命的炽热的爱,对人性、对自然的一往情深,对愚弄人之理性摧残人之灵魂的封建专制与神学的咬牙切齿的愤慨!  相似文献   
74.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个人修养,影响事业和人生成败;大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本期关注"聚焦孩子的礼仪教育,以期有更多的家庭和幼儿园重视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知规范、懂礼貌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素质,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75.
开明书店青年读物出版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中学生》杂志为个案,从《中学生》杂志的出版宗旨及开明书店的出版成果、目标市场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其青年读物的出版特色。  相似文献   
76.
古希腊怀疑主义对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颠覆不仅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早期的哲学创设,古希腊怀疑主义对三大领域的批判也消解了专制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基础,进而使得民主的观念和思想一直或隐或现于西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77.
大唐气象有着多方面的形成原因和具体表现,其中唐代统治阶级进步开明的施政方略既是原因之一,也是表现之一,主要包括唐代统治阶级励精图治的雄心、开明进取的思想、顺势变法的改革创新、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的开放气魄以及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等。  相似文献   
78.
中国受封建等级的毒害太深了,受“万岁”之苦也久了,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可成议论的话题,虽然早已没有了更专制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79.
由于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游记》重要的学价值。近20年来,“徐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分析挖掘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探讨徐霞客及其《游记》悲剧,揭示中国古代思想化专制统治给中国化带来的悲剧。  相似文献   
80.
在抗战时期,国统区政治发展曾呈现出集权与专制、合作与民主两种不同的趋向并存的局面。这虽然看似相互矛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抗日战争的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二者之间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它们不可能长期和谐共存。抗战中后期,集权与专制的趋向已明显超过合作与民主的趋向,在国统区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者之间的矛盾也由此日益尖锐和激化,从而导致了两场民主宪政运动的爆发。这两次运动虽然最终皆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反映了合作与民主在整个抗战期间仍是国统区政治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向,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