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8002篇
科学研究   457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429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93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704篇
  2008年   869篇
  2007年   776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五四”时期确立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文化、新文学的现代意识,在古今与中外的双重交错轨道中确立批判、启蒙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取向,在多元整合的价值追求中确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性质和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为现代批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2.
审美历史维度的乡土美学并非古典美学——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三大美学形态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继承,而是中国现代性背景下的美学体系的重建,是在三种美学形态交织下的知识分子立场的批判乡土、知识分子立场的诗性乡土和农民立场的现实乡土,这三个维度,是乡土美学历史意义上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93.
人性的危机     
文雨 《甘肃教育》2011,(22):1-1
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撞之事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问题的大讨论。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辗轧,司机皆逃逸,而有18个路人未施援手,见死不救。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各种媒体都展开了对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分析与评论,批判之声四起,反思之文迭出,该说的好像都说了,该反思的也都反思了,唯一让人迷惑的问题还是没有厘清:这是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问题?现实中的批判者与被批判者是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相似文献   
194.
朱迪敏:陆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去年11月份举办了纪念钱锺书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些这次会议的相关情况以及现在隆重纪念钱锺书先生的现实意义?陆建德:好的。众所周知,钱锺  相似文献   
195.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在他的《高老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十分宠爱女儿的人物形象——高老头。高老头不惜为两个女儿花尽毕生的财产和心血,给她们无  相似文献   
196.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7.
朱媛媛 《文教资料》2011,(31):90-91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具有类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阐述了关于人的类存在、类生活、类本质及类本质异化的观点。《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对于我们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宋立坤 《文教资料》2011,(15):21-22
川上弘美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其早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归纳出其异化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理顺出作品中异化生物的发展变化,指出其存在及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9.
林纾的译本有两大特色——归化的语言、异化的思想。深谙中国人心理的林纾,巧妙地将异化的思想根植于归化的语言之中,既契合了接受主体的文化心理,又传播了进步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本文拟从"多元系统理论"及"归化"、"异化"的概念入手,对林纾译本的两大特色进行深入剖析并探究其根源,旨在全面地看待林纾译本在中西文化碰撞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0.
文章从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第一方面是从人物外貌的再现角度分析,比较了黛玉,迎春的形象刻画。第二方面是人物对白,和语言风格的再现。选取了宝玉与袭人,宝玉与黛玉的两段对话进行比较。第三方面分析人物称谓的翻译。选择分析了王夫人的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