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5985篇
科学研究   240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31篇
综合类   143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7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所谓文眼,是指能够表现主题思想的语句,简言之,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如人眼一样的重要。古代散文名家都很重视“巧置文眼”。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所照映。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由此看出:巧设文眼,对文  相似文献   
32.
文言文中“偷、窃、盗、贼”的意义与现代文不同,且它们之间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往往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字的古义,结果造成大错。现就这几个  相似文献   
3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多元化的日益渴求,作为文化工具和文化载体的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电视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并以其独特的渗透力强劲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正确把握电视文化的精神内核,有效释放电视文化的积极效能,最大限度地消解其负面影响,无疑是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观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4.
35.
《电子出版》2002,(4):49-50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便携文档格式)是Adobe公司在其PostScript语言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文本+图像”的格式。Adobe PDF文件是目前公认的最适合于互联网应用的标准传输文件,具有独有的平台无关性、打印机无关性、文档一致性、高清晰和高压缩比以及保密性等优越性能,已成为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事实标准。制作PDF文件的最佳工具就是Adobe公司开发的Acrobat软件,其最新版Acrobat 5.0提供了多种制作方法,能够将来自任何应用程序的电子文件转换为PDF格式,原版原式地再现文件中的字体、图像和色彩等信息。  相似文献   
36.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整个20世纪,人类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使人们在认识文化遗产时变得更加理性和全面。换言之,对文化遗产认识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作为这一进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在新旧两个世纪交替的时候,  相似文献   
37.
准确把握无形化遗产的实质。国际博协遵循的核心价值准则中曾规定“世界上自然和化的有形和无形遗产都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播和延续”。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人类明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化遗产的认识已从有形遗产扩展到无形遗产。因此准确把握无形遗产的内涵,对指导博物馆参与无形遗产的管理是大有脾益的。  相似文献   
38.
中国的传统化很讲究对称美。许多成语的构成也明显寄寓着这种审美意蕴,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文题入手,追溯了数学学习的意义,着重阐述了数学的价值,认为理解和认识数学价值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意义,进而才能讨论应该怎样教数学.作者另就了解到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0.
针对学界鲜少关注的近代早期来华西人利用报刊进行知识传播这一议题,从媒介与知识传播的视角,以早期来华西人群体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为考察对象,探究19世纪早期来华西人如何利用在华中文外报撬动中国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格局,分析西学“有用知识”对晚清知识架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