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晏子使楚》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不宜视同精读课文,不能花过多精力去详讲细解,但又须作必要提示。大体说来,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2.
53.
“■”在今所见楚国简帛材料中出现108例,其形可溯源至甲骨文“■”。“■”从辵从止从,存在三种或体,“■”“■”“■”。其中“辵”形的书写呈现出结体分散的特征,且受到相似构形“远”“遊”的类化;部分“止”形呈半包围之势,与“■”形相混,“止-■”讹混的现象还存在于“族”“旅”“歬”“步”“遊”等楚文字形体中。特殊形体“■”或可作为“■-■”形体演变的过渡形态;在字词关系中,“■”用以表示{失}{逸}{佚}{泆},字词对应关系较为复杂。除用作动词外,还可用于姓氏人名。  相似文献   
54.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针锋相对、将针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表现了晏子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这篇课文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55.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些本义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战国前出土文献的局部面世和文献内容的字义选择,造成了这种本义呈现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选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例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对其文字形体的演变、构形和异体字进行分析,探讨楚文字形体的特点和异体字构形的方式,从而研究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中的地位,考察古文字字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谈意气     
《中学生阅读》2007,(7):90-90
是什么,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魏武挥鞭时的意气风发,是伯牙得遇钟子期时的惺惺相惜。  相似文献   
58.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个性丰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是典型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走狗;小市民赫留金粗鄙庸俗、软弱愚昧、曲意奉承,是社会底层人物奴性十足的代表;看热闹的观众迎合强者、缺乏正义、随风而倒,是当时社会人们普遍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0.
在古代南楚境内的道县,有一群雕刻古朴劲健的石人像,当地人称之为阴兵,并附绚丽的明代传说。经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对比研究,无论从历史特征和艺术风格来判断,这群石雕都不可能是明代作品,而是战国中晚期的武士雕像。首先,从自然条件与阴兵石雕本身风化程度来看,它比西汉石雕更包含一种远古印记;其次,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里自东周以来,沉积了深厚的楚文化底蕴。阴兵是楚文化的滥觞;其三,从历史风俗特征来看,阴兵石雕是楚人尚武、信鬼祟巫的反映;其四,从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来看,阴兵石雕反映的是战国中晚期楚雕文化特点,是战国武士精神文化的艺术表现。根据以上考证,结合历史分析,这群湮没于山野密林泥土中的阴兵石雕,可能是一场悲壮历史的凝固,是楚国最后一场生死战争的定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