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群肆无忌惮、恶贯满盈,双手沾满了鲜血的犯罪团伙,终于走到尽头,接受人民的审判;28位原本对生命充满着热切渴望的无辜死,他们的在天之灵目睹了这些恶魔的终结。  相似文献   
22.
张君劢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位较多地介入现实政治的思想人物,曾被称为“宪法之父”,又列名于“现代新儒家”。但是以往学术界并未对其进行全面、系统而又实事求是的研究。此文对这一状况及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作了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对海峡两岸学界所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作了比较性的介绍和扼要评论,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3.
女儿叶碧青7岁,侄儿张君怀8岁. 今年刚放暑假时天气特别热,我家三口和我哥哥家三口每天晚上都去县城城郊的东湖水库游泳以降温消暑.水库依山而筑,湖水碧绿.距岸边五六米就是几十米深的深水区了.  相似文献   
24.
本刊讯在4月10日召开的西安市文联六届八次会议上,西安诗词学会会长、我校诗词研究所所长、校春潮文学社社长、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研究员、校报刊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张君宽(月人)高级编辑被授予西安市文联2013-2014年度"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会上,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领导向受  相似文献   
25.
既然我们都是凭父母的引领,来到这多彩的人间,踏上了这人生的起点;既然我们都要从这起点出发,奔向那遥远的彼岸;既然彼岸连接着众多的通途.并非只有一条狭长的桥面;那么,我们就该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做出明智的遴选——  相似文献   
26.
中国思想界自“五四”运动以来,始终在关注“中国文化的走向和出路”问题。张君劢比较中西印三方文化之后,认为用近代欧洲人文精神补益中国民族文化是中国“立国之道”的根本途径。这样一种主张,不是“中体西用”,而是“东西补益”,乃“现代中国”的必由之路。以“佛教”传入和欧洲人文精神汲取为条件,促成“儒学复兴”,造就以“精神自由”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未来文化的走向和出路。  相似文献   
27.
宋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且在现人华人社会中仍有其潜在的惯性影响,由于西方文化及哲学面临许多元法解决的矛盾,宋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创造的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而为中国五四以来的新儒家所重视,现代新儒家重新审视传统宋学的得失及其现代价值,并在不同的程序上吸纳宋学来建立其道德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28.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基本架构,亦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9.
学术界已多有讨论康德、柏格森等西方哲学家对张君劢“科玄论战”的影响,而论战期间来华讲学并与张君劢有密切交往的另一位哲学家——杜里舒其影响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①本文主要探讨德国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对玄学派主将张君劢进行“科玄论战”的具体影响,以更深入剖析张君劢论战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张君劢在“科玄论战”中吸取了杜里舒的“自由意志”、进化论、形而上学等思想与经历。  相似文献   
30.
2001年4月21日,星期六。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杀人抢动案分别在重庆和湖南常德两地法院做出一审宣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分别与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合作,直播了两地宣判的实况,同时以录播形式回顾了两地法院宣判前开庭审理的概况,穿插在直播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