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大千诗词集》是研究张大千先生诗词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但其中有一些诗词虽被编者言明为张大千先生所作,但实际上来自古人。为更加准确周全地理解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有必要对这些诗词作品作进一步的考辨。  相似文献   
32.
正齐白石与张大千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时间大致是20世纪30年代。不过,两个人虽有交往,却不太深,而且互有成见,齐白石就曾三"刺"张大千。有论者说,张大千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一个抹不去的污点。那时,张大千临摹古人画风,师谁像谁,尤以临摹石涛为甚,造假水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大千作伪,让鉴别家、收藏家头疼不已,齐白石也深感不满。一日,齐白石在家作画,女佣送上一张名片。齐白石见过之后,说:"你只说我不在家。"  相似文献   
33.
教育知止     
曾经观摩一位教师上《长城》一课,原本普通的课文被教得高潮迭起,尤其是关于造长城艰难的一段配乐对话,将情感渲染到极致,学生泪流满面。全场观众掌声雷动,叹为观止,可是点评时,一位年长的特级教师不紧不慢地说:“语文课是在学语文,不是播放悲情剧,让学生通过语言去想象画面,感悟造长城的不易即可,何必要煽情到哭呢!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才是正道。”一语惊人,教育原来并不是无节制地创想发挥,须适度、适合,知而止之。  相似文献   
34.
《收藏》2006,(12):196-196
晏济元简介 晏济元1901年生于四川内江茂市镇、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1907年受教于余,习学诗书画印。1917年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各大家等。1928年上海求学。与张大千、张善存交往茂密。1930年以仿石涛山水一幅同张大千所作荷花一幅参加柏林中德美展。  相似文献   
35.
收藏信息     
醒民 《收藏》2001,(3):75-75
按《中国文物报》不久前发表了张大千次子张心智的文章,对近来有的报刊登载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文章提出批评.并以事实进行辩驳。现摘编如下.供参阅。  相似文献   
36.
朱有仪 《收藏》2012,(19):68-73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人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折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传。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扇面往往是画家的心血之作。尤其是折扇,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要比一般作画难得多。一来是由于扇面尺幅较小且为弧形,书写作画需有讲究;二是折扇有折痕,更是增加了运笔的难度。此外,扇画需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  相似文献   
37.
周文昭 《收藏》2012,(2):74-83
展览名称:"大千世界——张大千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魅力"展览时间:2011年10月18日——2011年12月30日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从金秋十月开始,首都博物馆"大千世界——张大千的艺术人生和艺术魅力"就陆续迎来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这一重量级的展览,展出了由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四家博物馆收藏的张大千及其师友画作、书札共200余件,是继十年前"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后,较为全面展示张大千艺术人生的一次画展。  相似文献   
38.
陈蓓露 《收藏》2012,(22):68-73
2012年9月26日,由山西博物院与四川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大千世界——张大干敦煌临摹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来自四川博物院的46幅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张大千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1941年至1943年的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据《张大千传》记载,1940年10月,他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敦煌,怀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宗教的虔诚,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沙域,风餐露宿,殚精竭力,耗资巨万,以致债台高筑。在两年又七个月时间里,他完成了对309个洞窟的编号,临摹了276幅壁画。  相似文献   
39.
朱浩云 《收藏界》2012,(8):87-89
提起黄苗子,其人其艺都值得后人津津乐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他的《遗嘱》"……我绝不是英雄,不需要任何人愚蠢地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白流眼泪。至于对着一个普普通通的、毫无知觉的尸体去号啕大哭或潸然流涕,则是更愚蠢的行为,奉劝诸公不  相似文献   
40.
2012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内江师范学院主办、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办的2012’海峡两岸张大干学术研讨会在张大干先生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内江市召开。来自大陆及宝岛台湾的83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