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64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先秦墨子以人性“所染”说为哲学基础,进而提出救世“兼士”的理想人格,并扩展了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他的教育观精辟独到,自成体系,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2.
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早期时期是以表意字为主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出现较晚一些,但它符合文字的发展方向,适合汉字的特点。形声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加注声附和意符,或者改换偏旁而形成的,同时,形声字的出现不是表示汉字的向表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3.
<正>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24.
尹雯 《甘肃教育》2009,(19):39-3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至少能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2500个汉字,且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又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不容易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积极研究小学识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5.
潘丽红  刘易 《文教资料》2010,(28):158-159
随着江苏省2008年高考改革实行文理统一划线后,部分理工科专业文理兼招引发的问题在一些省内地方工科院校中逐渐暴露出来。鉴于此,本文作者以江苏省某高校二级学院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理工科专业招收文科生后引发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在反思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6.
<正>尊重作者的主观思想,重合作者的精神世界,对散文进行合理的文本解读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学习,进而准确掌握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纠正当前散文教学误区的关键所在。我们如果能够接受内容决定方法、"教什么"决定"怎么教"这样的基本原则,那么就应该承认,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散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7.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汉字也是人们汉语阅读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相对较为简单和基础,长期反复练习的枯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文化视野下开展识字教学,能够通过社会历史故事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识字,同时因为有故事或者讲解的加入,也更便于小学生记忆。本文将基于文化视野,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8.
国家的治理既要靠法律也要靠道德,这是由法律和道德的互补性决定的,也是历史经验所得,所以中国的治理也同样需要法律和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坚持法律和道德的实践统一性,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9.
此文是和陈殿玺先生探讨“转注字”这个六书中千古之谜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正确认清“转注”二字是“转语注声”的缩语,“转语”是分化转注字的原因,“注声”是形成转注字的过程,这是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关键问题;第二,正确理解“考”“老”二字的关系,“考”是因“老”转语,加“丂”为注声而造的转注字,而“老”是转注字“考”的原字,仍是会意字,不是转注字,这是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中心问题;第三,正确认清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是澄清这个千古之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0.
“垕”是平阳话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通过对“垕”的句法、构式分析发现,“垕”主要有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和表持续体的助词两种词性,有时还被看作是兼词(介词十指示代词)。代词、助词和兼词三种意义和功能之间存在着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代词“垕”是中古时代词“许”在南部吴语中的变化形式,助词“垕”来自代词“垕”或兼词“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