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4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舞蹈语言分为专业性语言、感觉性语言、形象性语言。舞蹈语言充满节奏感,通过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节奏和舞蹈风格拓展学生的舞蹈动作、用美感训练去强化学生的舞姿美,有可能使“二度创作”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92.
新闻摄影作品以前仅仅作为版面的修饰,而现在已经完成了重大突破,在很多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承担起传递新闻信息的任务,相对而言文字仅起到辅助的解释说明的作用。新闻摄影作品的地位提高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中,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新闻摄影作品的新闻性、舆论导向、形象性以及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闻传播的任务。  相似文献   
93.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师讲究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三个方面的特点——形象性、启发性、情感性进行了论述。从描述语、修辞手法、谈谐幽默的语言、秀美工整的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形象性分析;从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三个方面进行启发性分析;从使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摩角度进行情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形象性、情感性、形式美三个方面论述了报告文学应具有的文学特征,考察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看其是否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是否饱含着情感,以及是否具有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独特的语言。  相似文献   
95.
96.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存而前时存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如,我们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这些都是记忆表象。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生,使人们可以进行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7.
杨柳 《河南教育》2009,(9):13-13
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很多领域,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引入,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一、发挥数学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使数学教学生动化 万物皆有形,形象性是艺术的外显特征。数学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形象化的语言。课堂上可采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两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时,可引用女儿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②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数形结合、类比等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要弓l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触摸、描绘,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增加对图形的直观感受。③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时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形象感知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
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使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0.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能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和运用文字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品读欣赏,通过比较性品读、想象性品读、反复性品读,来感悟语言的意蕴性、形象性和情感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